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购农家肥(1 / 2)

加入书签

在原始人氏族群居的生活中,那一堆不熄灭的火便是他们的灶,因而火神与灶神是一致的。

到了夏商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引火的火镰,于是,灶神逐渐与火神分离,成为民间单独尊奉的一位大神。

到汉代之后,灶神就转化为督察人间过错,专向天帝打小报告的神了。

灶神家家都有,是人们最甩不掉、摆不脱的一位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家里守着一位监护神,不能不怕他上天告状,因而有关灶神的忌讳最多。

像戴红旗现在新改造的农场办公楼里烧火做饭,一定得向灶神菩萨祭祀。

相当于从灶王菩萨手里申请营业执照。

关于祭灶的供品,汉晋时流行以黄羊祭祀,南北朝祭灶则用“豚酒”。宋代按范成大《祭灶诗》所说,“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食品就更加丰富了。

戴红旗对于这些祭祀灶神的仪式是不懂的。

好在农场的大管家岑如冰知道。

在他的 指引下,戴红旗点燃摆上三牲祭品,猪头,鸡,还有鱼,开始敬神。

敬神以后,点燃灶火,放鞭炮。

一套仪式走完,戴红旗大声宣布,进火仪式完成,清河水和农场正式挂牌成立。

所有在场的人都拍手鼓掌欢呼。

大家都祝贺戴红旗日子红红火火,清水河农场兴旺达发。

接下来,就是流水宴席了。

农村办流水宴席也是有讲究的。

一般要求七大碗八大碟,主菜一般都有粉蒸肉、回锅肉、炒猪肝、酸菜滑肉面块,鸡鸭鱼,还有羊肉,牛肉!等等。

食堂的大师傅肖运成不愧是做红白案的老师傅,厨艺相当出色。

做出来的菜味道很不错,大家吃得赞不绝口。

作为农场的老板,戴红旗自然免不了被大家敬酒。

这小子也是一个实肠子,对于来敬酒的人他基本上是来者不拒,酒到碗干 !

流水席使用的是米酒,是村里的岑如林家里酿的。

米酒的度数一般只有十八到二十二度左右,看上去度数不高,但是后劲很大。

一碗米酒大约三两左右,戴红旗与三十多个人碰杯。喝了差不多十几斤酒。

哪怕他的酒量再好,喝了这么多酒以后,这小子光荣地醉了,彻底地人事不知。

傍晚地时候,戴红旗才从宿醉中清醒了过来。

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正躺在农场新房的床上。应该是昨天喝醉以后,岑如冰他们将他抬到床上的。

头部有些懵懵地,充满了酒醉后的刺痛,浑身还有些无力,这是宿醉以后的残留影响。

“码的,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喝酒了。”

戴红旗摇了摇头,从床上翻身起来,在洗浴间用凉水清洗了一下脸,接着又到饮水机跟前接了一大杯凉水喝了,这才感觉好了一些。

出了房间,发现一楼岑如冰的办公室灯火通明。

他下了楼,走过去一看,岑如冰和农场的几个中层在开会。

见到戴红旗走进办公室,岑如冰和几个中层都站了起来打招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