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章 薪火项目第二阶段完成(1 / 2)

加入书签

夜里。

苏辰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今天由专人整理、提交上来的问题汇总。

王远敲响房门后走了进来,汇报道:“苏院士,您要见的人到了。”

苏辰立刻放下手里的文件,道:“请他们进来吧。”

片刻后,两位看上去五十多岁的男人走进办公室。

“苏总工,您找我们?”

苏辰微笑点头,离开办公桌。

来到沙发旁,道:“咱们坐下说。”

等王远送上来三杯茶,并关门离开之后。

苏辰看着二人,开口道:“这么晚请你们过来,是想听一听这一个月来你们对研发第六代航空发动机的总体看法。毕竟你们作为J-35装载的WS-12发动机研发项目的总工程师和首席工程师,更有发言权,意见也更加权威和中肯。”

二人对视一眼。

张驰率先开口道:“不知道您想听哪方面的?”

“全部。”

苏辰微笑道:“你们应该知道,我虽然主导研发了H-75N装载的NP-6发动机,但实际上对常规动力发动机的研发了解得并不深刻。从这段时间以来大家对我制作的初步研发方案进行了不少修改和补充就能看得出来。”

“苏总工,您实在是太谦虚了。”

一旁的王志林笑道:“如果不是您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多的先进技术资料,说实话,我们连变循环这种理论都不会有现在的这种认知,更不要提研发了。”

苏辰笑着摆了摆手,道:“咱们就别互相捧了,说点儿真东西。”

顿了顿,问道:“你们对这款发动机的整体技术看法是什么?直接说,不用有任何顾忌。”

王志林神色郑重下来,想了想,道:“很难。在您的设计构想里,是想要把变循环和垂直起降这两项技术融合到一台发动机里。我认为这本身没错,也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我觉得有些操之过急,而且技术难度提升得太过巨大。”

见苏辰点头,他才继续道:“以我国当前的技术水平来说,这样的设计会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就是发动机体积过大。进而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在装载武器量不变的前提下,战斗机的体积过大。您也知道,就战斗机,尤其是歼击机和侦察机而言,体积绝不能太大,这不仅更容易暴露,也更容易被敌人击落。”

苏辰再次点了点头,道:“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明白。但战斗机一旦拥有垂直起降的能力,将会极大提升其隐蔽性和战术性。”

“您说得没错,确实如此。这也是我国近些年一直在大力研发电磁弹射技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王志林点头表示认可。

苏辰想了想,问道:“那对于这个问题,你们的看法是什么?”

张驰开口道:“我的想法是,暂时舍弃垂直起降技术,专注于自适应变循环技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