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1章 寻找代理人(1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好几天的时间,经济瞬间崩溃的余波一直在泡菜国这个弹丸之地肆虐着。

就像一个皮球一样,被七大财团来来回回踢来踢去,就像是玩斗球一样,每一次被拍击,皮球的威力都变得强劲几分。

其实,泡菜国的经济崩溃早有迹象,从97年的年初开始,泡菜国排名第14的大企业,韩宝钢铁轰然倒地,对外宣布破产。

紧随其后,又有好几家泡菜政府支持的大型企业或者工厂陆陆续续倒闭。

他们倒闭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金融危机,年初的时候金融危机还没开始,单纯就只是因为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与日俱减,无力继续经营。

多年以来,泡菜国效仿邻居小日子,实行的是集中有限的资源,扶持几家大企业。

为了帮助扶持的企业成长,泡菜国顶住国际压力,为本国设立了高额关税壁垒,并通过其他非关税性政策,基本杜绝了外资对民族资产的侵害,还专门设立“国货补贴”,提倡民众只买国货。

同时,为了帮助这些企业能够走出去,政府还为国际竞标、购买原材料等保驾护航,企业在这些环节中没有钱,或是给予贷款,或是政府直接拿信用担保。

这么一套政府为企业输血的措施下来,泡菜国政府很快就没有钱了,因此泡菜国一边从国际上贷款,一边将国家银行利率上调,吸引民众储蓄。

可这么做就是饮鸩止渴,韩国虽然一步步走向经济发展的正轨,但始终背负着高额的债务。

另外,泡菜国企业的性质一直属于私人,铁腕首相朴正熙当政,尚能使用强权控制这些吸政府、民众的“血”长大的企业。但是后来继任者无力维持强权,把持着各项民生的大企业,就此操纵整个国家,泡菜国从此成为了财阀国家。

但是,不得不说,虽然这样使得财阀迅速成长,但是却实实在在为国家带来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在过去的30年里面,泡菜国几乎每年都保持着8%~9%的经济增长,平均值达到了8.8%。

到1996年,泡菜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0645美元,达到小日子同期的三分之一。

用三十年的速度走过发达国家200-300年的历程,泡菜国缔造了属于自己的“汉江奇迹”,成为了“亚洲四小龙”,风光无限,甚至在一些领域上超过了欧美国家。

可是打开了资本的潘多拉魔盒,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

从林放开始攻击泡菜国的汇率开始,然后索罗斯带领美利坚所有财团瞬间攻陷泡菜国的金融市场,短短一周的时间,整个泡菜国已经乱作了一团,最近的几天里,天天都有0元购发生,抢劫、偷窃等等犯罪率急速上升。

为了自身的安全着想,林放给电话王萍,让她安排人来汉城保护自己。

没有抽到去护送航母的莉莉娜·多利安,带着自己大队里最强的战术小队,来汉城贴身保护老板的安全。

林放在阳光明媚的下午,跑去了江南区随便找的一家咖啡厅,坐在门口的桌子边,享受着阳光与下午茶,莉莉娜·多利安就挨着林放,坐在身边。

两人旁边的桌子坐着10人护卫,附近还有28个人隐藏在周边。

林放看着报纸,上面全部都是泡菜国经济崩溃的消息,占据了百分之70%的版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