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1 姐饿了(1 / 2)

加入书签

高远了然地点点头,突然想起刘岩说的那个关于苹果丰收后卖不掉的事情来,他问马宏岩道:“我听说咱们县里去年苹果大丰收,却因为没找到销路全都烂掉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马宏岩微微诧异了一下,反问道:“高局来了后没了解过这件事情吗?”

言外之意是,您是农业局长啊,这项工作跟你们农业局紧密相关。

高远苦笑道:“昨天看了一天文件,相关的情况我倒是了解了一些,但是农业局的专家们只负责指导果农如何科学种植、管理果树,销售方面跟我们没有关系啊。”

马宏岩也面露苦涩,哑然笑道:“也是,虽说县里的几家农副产品公司的销售资质是农业局审批通过的,但贵局只有审批权,没有管理权,您不清楚也就不奇怪了。

这事儿怎么说呢?起初是汤继平书记牵头搞的,树苗都是从登州买来的,号召老百姓们种植果树,老百姓们朴实,觉得县里领导推广的项目一定不愁销路,很踊跃的加入进来。

树苗无疑是好的,三年挂果后获得了大丰收,但丰收是丰收了,却没地方卖。一万多亩地的苹果若是烂在手里,老百姓们可就亏大发了,大家一商量,想把这些苹果卖掉,只有两条路走。

第一是自发去赶集售卖,第二是降价卖掉,大家伙儿齐头并进,赶集的赶集,降价的降价,最后都降到两毛钱一斤了,还是有一大批果子喂了猪。

再过两个月,又到了苹果丰收的季节,老百姓们心灰意冷,很多果农根本就懒得打理了,任果树自生自灭呢。”

高远闻言眉头皱得能夹死一只苍蝇,“各乡镇的领导同志和县领导就没想些办法吗?”

他心说汤继平真是该死啊,不经过调查研究,不遵循市场规律,为了政绩,盲目上项目,最终把老百姓坑惨了。

马宏岩打开了话匣子就有点收不住了,瞪着眼说道:“各乡镇领导们和县领导当然帮办法了,就说这甜水井乡,看着两千亩山地的苹果卖不掉,王政眼珠子都红了。

他给乡党委成员下了硬指标,每人至少包销一千斤苹果,他自己领了个两千斤的指标,天跟天的在外面跑销路,把周边几个地级市都跑遍了,效果也不大。

去年还是县委副书记的泉县长也跟着着急上火,跑到省城去推销梧桐县苹果,托人托关系,磨破了嘴皮子,也只卖出去了三千斤,人一心急,血压蹭蹭往上升,病倒了,住了一周医院。”

高远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大批苹果腐烂坏掉,被丢进猪圈里,老百姓们痛心疾首的画面,心里一阵发寒,揉着眉心说道:“害人不浅啊,这个事情得想办法解决,不然会寒了老百姓们的心的。”

马宏岩闻言,目光锃亮,急切地问道:“高局可有高招?”

高远心说我当然有了,后世有无数种类似的例子可以借鉴,给果农们找个销路还是没有问题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