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章 排兵布阵(2 / 2)

加入书签

“这几日咱们马不停蹄地赶路,才三日就已经行至过半,不过前半路好走,后半路就不能这么明目张胆地走了。”苏瑜卖了个关子,他看着阮唯山,似乎在问他为何如此。

可没等阮唯山回答,阿拉罕就把话接了过来:“你是怕惊扰了羌兵?”

苏瑜点点头,说道:“不错,咱们的兵力和羌国比虽稍显不足,但三万人也不算是小数了,这次的主要目的是偷袭,所以再这么不掖不藏地赶路恐怕咱们的行踪会提前泄露。”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阮唯山再次问道。

苏瑜侧着头看向阮唯山,笑道:“当然有办法,三万人,我们各带一万人从三个方向分别向七关道出发,我和阿拉罕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走,阮总督从南向北走,也就是按照目前咱们行走的方向,七关道往北走就是羌国了,咱们三方包抄,逼着他们往北退,就是杀不净他们,也能强行把他们赶回羌国。但是要记住,一定要在夜间赶路,白天隐藏好,这样将士们不但能休息,而且也不会耽误赶路。”

“现已入秋,天色夜长昼短,依照苏瑜的说法,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赶路,但对将士们来说已经问题不大了。”阿拉罕说道。

“如果羌国的后备军比咱们先到该怎么办?”阮唯山问道。

“后备军的存在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在他们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前,他们是不会像咱们这样拼命地赶路的,羌王敢把五万大军压在七关道,他就是赌定了陛下不敢出兵,但又怕失策,所以给自己留个后手,以防万一。”苏瑜解释道。

阮唯山若有所思的点着头,接着问道:“如你所说,咱们三方包抄,逼着羌兵北退,可羌国的后备军也在路上,万一他们两军会合再来个反击战,那我们该怎么办?”

“阮总督久经沙场,不追有后路的逃兵已经是战场上不成文的规矩了,你怎么会不知呢?再者说,行兵打仗靠的不仅是智勇双全,还有气贯长虹的士气,败兵如山倒,士气竭衰,纵有百万雄兵也难胜一战!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战到底,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没等苏瑜回答,阿拉罕就替他回答了阮唯山的问题。

“阮总督还有什么要问的吗?”苏瑜说道。

“你怎么确定咱们兵分三路能同时到达七关道?”阮唯山不出所料,依然有问题问。

苏瑜倒没显得不耐烦,而是笑着回答道:“东洲的地形我了如指掌,不然当时也不会轻而易举地踏上东洲这片土地,你放心阮总督,照我说的行军路程,四日之内必到达七关道,估计羌兵也料不到,半月的路程我们只用了半数。今晚我和阿拉罕就分别带兵先走,你路程较近,明日日落之后你再走,四日之后,以烈焰冲箭为号,当长箭飞空之日,就是我们冲锋之时!”

阮唯山心中暗暗称奇,他并非有意为难苏瑜,但也却有考验之心。

“名震东洲的苏瑜世子果然名不虚传,若你再以阿拉罕为首辅大将,那你在东洲将会所向无敌。”阮唯山没有称他们为靖侍和映贵侍,而是直呼其名,怕也是觉得如此良才屈于后宫实在可惜,不以位份相称也是尊重。

苏瑜微笑道:“能得到阮总督的夸赞,我真是受宠若惊,可放眼东洲,能称得上贤明善战的大将唯有总督你一人,陛下也正因有你,才能稳坐江山。”

“我年纪大了,比不得当年了。”阮唯山自谦道。

“纵使年纪渐长,你依然是东洲战场上的神话,不知今日阮总督对我和阿拉罕的考验结果满意吗?”苏瑜斟了三杯酒,分别递给阮唯山和阿拉罕。

阮唯山笑着,没有说什么,而是向二人竖起了大拇指,三人举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互相简单嘱咐一下,就各自带兵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