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8节(2 / 2)

加入书签

“我在外面等着。”朱雄英决定不走,怎么说也不走,最多他不拦着朱至和汤显他们说话。

朱至自知拦不住,也不拦了,看着朱雄英出去,没一会儿汤显和汤宣远、汤翃走了进来。

汤宣远和汤翃眼眶泛红,一进来扑到朱至榻前,“娘。”

朱至应一声,伸手抚过他们的头,“别伤心,你们都长大了,也都能承担你们的人生了,我可以放心了。汤家的事,你们不用多管,该帮的帮,不该帮的不必理会。”

两人都乖乖应着一声是。

“你们以后想从军也罢,从政也好,都要严于律己,唯有如此,才没有人能捉住你们的把柄。生为我的孩子,因为我触及太多人的利益,你们注定将来会受到无数人的攻击。当年,其实我也犹豫该不该让你们出生。”朱至说的是实话,她活着的时候她能尽所能的保护他们,可一但她不在呢?

“后来我就想了,人各有命,没有经过你们的允许把你们带来这个世界是我的问题,但至今日我也想问你们,你们是想留在大明披荆斩棘,或者出海远游,避开这些风雨,创造属于你们的世界?”朱至之前没有给过他们选择的权利,现在,在最后,她让他们选。

汤宣远和汤翃对视一眼,都不约而同的道:“我们想留下。”

同样的一句,汤翃更补充道:“娘教了我们本事,也让我们学着去应对问题,我们现在都长大了,有这个能力面对千万人的攻击,请娘放心。”

他们都已经不年轻,也不是没有经过风浪的人,他们很清楚的知道,他们可以护住自己,不会让自己成为别人的手下败将。

朱至沉着的望着他们道:“好。我就叮嘱你们一句,不管外面怎么争怎么斗,你们只忠于皇帝,忠于百姓。”

“是。”汤宣远和汤翃都应着一声是,保证一定会做到。

挥挥手,朱至让他们退出去,好让汤显能够离得她近一些,再近一些。

汤显握住朱至的手时止不住发颤,朱至倒是一如既往的轻快道:“不妨事。能这样无病无痛走完一生,甚幸之。再说,我这也算高寿了。往后我不在了,我哥哥肯定不会再想办法把你逼回北平了,你再想去哪里,想做什么,只管去吧。”

“其实,我最想陪在公主身边。”汤显冒出这句话,朱至一愣,汤显已然道:“可是,公主喜欢我出去,希望我可以把精力留在外面,而不是时时刻刻都念着公主,想着公主。”

这个,倒也确实如此。朱至最怕的就是有什么人把自己的心力全都放在她的身上,让她不知如何回应才好。毕竟,她是确实不愿意负担别人的人生。

“现在这样就很好。”汤显并不怨恨,哪怕朱至心里没有他,他是她的丈夫,与之相伴一生,他们还有孩子!汤显并不贪心,甚以为这样足矣。

“下辈子,娶一个你喜欢她,她也喜欢你的人吧。”朱至给不了汤显想要的一切,只盼他来生能得偿所愿。

汤显心里涩得厉害,面上还是露出笑容道:“好!”

一个好字,包含多少情谊,多少无奈,汤显自知。

永常十六年,安和长公主薨!享年五十五岁。终其一生,平北元,安边境,与各族互有无,兴海贸,以令大明与其他国家更能达成交流。

大明在她的倡导之下,开女科,以令天下女子得以出仕,参与朝局,由此而始,女子再不是天下男人的附庸,而是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她们可以经商,可以务农,可以出仕,可以选择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她们的人生由自己做主。

故,后世在提及大明安和长公主时,无数女子为之肃然起敬,引以为先驱,都有一颗向往自强自立的心。

朱至死后,葬于泰定帝之侧,这是早年泰定帝就定下的事,他自清楚朱至做下的事得罪的人太多,为了避免将来有一天朱至死后无人祭奠。泰定帝早已下诏令,无论将来朱至犯下什么罪,怎么死的,后世子孙都必须让朱至葬在他的身侧,若有违者,除其名,永不为朱氏子孙。

朱至算是寿终正寝,朱雄英这个当哥的伤心难过于妹妹逝去,还是举行了胜大的葬礼。

朱至下葬那天,万人空巷,百姓们纷纷给朱至送行,痛哭不矣。

便是那天下士子也感激于朱至兴教育,实施三年免费读书的政策,从此,让他们有了可以摸书本的机会,也让他们终于得到了能够改变他们贫穷的机会。

再不舍,朱至的棺木终是落入陵内,世人皆知朱至生财有道,可朱至的陪葬之物却是一块块的木块,石板,并无一样珍贵的珍宝首饰。

用朱至的话来说,陪葬的宝贝越多,只会叫人惦记,她再喜欢钱,人都死了,钱也花不到,她还不想死得都不踏实。这辈子她挣的钱不少,花得就更不少,这就行了。钱这种东西,活着的时候不能没有,死了,就别用这些钱为自己招祸事了吧,她是一点都不想被人盗墓。

这句话泰定帝活着的时候显然听进去了,下葬时也不要任何陪葬物,干干净净的来,也干干净净的走!

朱至逝去,举国同哀,大明的局势随着太子朱文基与朱至的相继离世,更是发生了巨变。

当时就有人迫不及待要立太子,好在没了朱文基,朱雄英膝下另有两子,朱文墉和朱文垠。别管这两位怎么样,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朱文墉是朱雄英的次子,朱文基没了,他就是名义上的长子。

有人会说,朱文基没儿子吗?

有的,可是那又怎么样,朱文基有两个儿子,都是太子妃孙氏所出,朱雄英但凡瞧见两个孙子,就恨不得自己当年没有同意过这门亲事。

朱文基尚且让朱雄英不满,更何况这两个同他们母亲如出一辙的孩子。

故而,从始至终朱雄英就没有考虑过那两个。

但自家的儿子,朱雄英并没有因为众臣的催促便急于再立太子人选,甚至朱雄英想到朱至想出的法子:秘密立储法。

所谓秘密立储法,便是用纸条写下心仪的太子人选,将纸条放进盒子里,上锁,封于朝堂的牌匾之后。

钥匙一式两份,将来要是有什么事,便让宗亲和内阁大臣一道拿出钥匙,打开盒子。于众人面前打开盒子和纸条,如此一来不就可以避免储位之争?

大明朝建立至此近六十载,太子之位早定,从无争议,到朱雄英这儿,若不是朱文基出了意外,一切都会顺理成章。

然至今日,面对朝臣们急于让朱雄英立太子,朱雄英显然并不愿意配合,那便只有另想办法。

朱至早年出过的主意就在这个时候在朱雄英脑子里闪过,朱雄英牢牢捉住。无二话,朱雄英就那么干了,太子人选究竟是谁,待他百年之后你们再看,在此之前,都给他忍住。

这,谁也没有想到朱雄英会有这样一波操作,太子立了好像又没立,他们还真没办法说朱雄英的不是。

好吧,闹腾不来,那行吧,不闹了,只要太子之人有就行。

至此,永常朝在太子一事上算是相安无事。

直到永常二十年,朱雄英病重,彼时守在他身边的只有陈亘和朱文垕,朱雄英问:“你们想好了?”

“自一开始,妾的目标一直都很明确。”陈亘也不年轻了,可是不年轻的陈亘依然目光坚定,一如当年在遇见朱至时,她拼尽全力想要说服朱至为她们女子而谋。

这么多年,借助朱至,陈亘躲在后面,一步一步的帮助女人们自强自力,现在难道不是验收成果的时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