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节(1 / 2)

加入书签

直到这一刻,林桐才知道,真正的惊喜,给人的第一感受,不只是汹涌而来的喜悦,更多的是恍若被巨石砸中的一般的怔忪。

这是真的吗?

这是真的吗?

她的睫毛轻颤,像落在眼皮上不停扇动的蝴蝶,眼睛定定地看着手机屏幕,嘴唇轻张,整个人处于傻掉的状态。

宋可莹在一旁惊呼,激动地狂拍桌子:“桐桐!!!”

她凑过头来看林桐的手机,想立即和她分享喜悦,恰好瞥见林桐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成绩:“哇!!!桐桐牛逼!!!”

林桐整个人此时才像被叫醒一样,唇角再也忍不住地高高扬起。

出分后没过多久,林桐和林爸林妈就接到了来自招生组的电话。

像这种全省排位还算靠前的学生,北大和清华的招生组会主动联系,使尽浑身解数进行抢人大战。

林桐早就已经确定好读北京大学中文系了,所以接到清华招生组的电话之后,就很礼貌地果断拒绝了。北大的招生组联系她之后,学长学姐为她介绍了一些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帮助她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学校的政策。

她和招生组的老师简单聊了聊,很快就定下了选北大中文系的志愿——

还好她的想法一直以来都没有改变,所以这个时候不用纠结于读什么专业。

三中这一届考得不错,文理科都有十多个能上清北的,都在各自的实验班。

宋可莹第一志愿填的是北大法学院,自从之前上北大的暑期夏令营的时候初步了解法学院之后,她就偶尔会看一看关于这个专业的相关信息,发现自己对法学还挺感兴趣的,加上她不想读纯理工科专业,所以定下第一志愿的时候还挺果断。

何诗瑜的高考成绩是她高三以来考得最好的一次,考了六百八十多分,虽然裸分上不了清北,但是可以报其他学校的很好的专业。她很肯定自己要读物理专业,只是具体哪一所学校,还在犹豫和抉择中。

7月中下旬,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开始。

比赛前,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在北京大学进行了集训和准备,由青年数学家组成的教练团队精心指导国家队的6名队员,帮助他们调整比赛心态,熟练运用数学知识。

一切准备就绪,国家队统一前往imo的比赛地点挪威——

一场来自全世界各国的数学厮杀拉开序幕。

倾盆大雨。

雨打在青瓦块上,发出噼啪的声响,再顺着屋檐落下,水流般沿着青灰色的石板缝隙消失不见。

“桐桐,我们等雨停或者小一点,再出门啊。”林妈敲了敲林桐住的房间的门,声音在窗外的大雨中显得含糊,不甚清晰。

“好!”林桐窝在床上响亮地应了一声。

志愿填完之后,林爸和林妈讨论了一下,跟单位请了年假,带着林桐出来旅游,现在他们正住在江南古镇的民宿里。

7月份正处于南方的梅雨时节,偶尔来一场瓢泼大雨,或者淅淅沥沥地下一段时间的小雨,空气常常是湿湿漉漉的,夹杂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

暴雨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不多久,狂风暴雨拍打窗棂的声音就渐渐稀落下来,雨停了。

林桐带上一把很小巧的雨伞,随意地塞进小挎包里,和林爸林妈出门散步。

秉持着“开心最重要”的原则,他们出门旅游,一直都不是很有目的性地按照攻略在每一个必去的旅游景点打卡拍照,而是早上睡到自然醒,起来之后看看想去哪个景点玩,走到哪就玩到哪,一路边逛边吃,倒也十足地快乐潇洒。

古镇的风景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毛笔在纸上简单勾勒几笔即成,用不着浓墨重彩的水彩。

雨后的古镇水汽更重,整个小镇都像笼在一片云雾中似的,但空中的灰尘、脚下的沙石泥土都被这暴雨冲洗得一干二净。

林桐和林爸林妈在古镇的小巷中随意穿行,一边看着沿路的店铺和古宅。

青石地砖的边缘长满了青绿色的苔藓,其间还夹杂生长着几株不知名的小草。一旁的石墙本是淡淡的灰白色,也因暴雨而打湿成了更浓重的灰调。

“桐桐,小心脚下!有青苔呢。”林妈喊了一声。

林桐观察石墙的视线收回,看了一眼脚下马上要踩到的青苔,哦了一声,收回脚,回到林妈身边。

“你们同学有约着一起出去玩吗?”林妈问道。

林桐慢慢地迈步向前走,深吸了一口雨后清新的空气,道:“唔……约了,但是打算等班上所有的同学都有空的时候去。现在还有同学在国外比赛。”

“哇,这么厉害吗?”林妈回了句,“是你之前提过的搞竞赛的同学?”

“对。数学竞赛。”林桐说。

林妈又问:“那他肯定保送了吧?读的哪?”

林桐:“北大的数学科学学院。”

林妈点了点头:“那挺好的呀,在同一个学校。你们班不是有很多同学也在北大吗,到时候在北京就可以经常聚一聚了。”

林桐唔了一声,没有应话。

梅雨时节,天气就像个无端发脾气的小孩,不多时又下起雨来。回民宿的路有点远,雨估计又下不了太久,林桐一家索性在路边找了一家咖啡厅躲雨。

推门而入,玻璃门推动门边的风铃发出叮铃的脆响。

林桐点了杯拿铁,端着坐在窗前,看窗外淅淅沥沥下着的雨。

闲聊无事,才拿出手机开始刷剧。

突然,关闭了免打扰的手机滴地响了一声——

有人发消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