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节(1 / 2)

加入书签

不过,说到迷信,老师们还真的在高考前几天集体去a市有名的寺庙拜佛上香,为这一届的学生们求点好运气。

年级组还给每个同学都发了一条红绳,说他们可以在考试那几天戴着,就像带着老师们的祝福。

林桐想到这些可可爱爱的仪式,就忍俊不禁。

比如说,林妈给她买了两支涂卡笔,一支外表是红色的,一支是绿色的。

她特意再三叮嘱她说:“第一天考试,你就用这支红色的涂卡笔,第二天就用绿色的。”

林桐疑惑不解:“???”

林妈一本正经地解释道:“你看,红色,什么意思,开门红啊!绿色呢,则是‘一路绿灯’!怎么样,寓意是不是很好?”

林桐笑得直不起腰来,开开心心地收下了这两支来自林妈精心挑选的涂卡笔。

……

高考这一天,是所有高中生最期待、也最紧张的一天。

林桐从重生的那一天起,每每想到这一天,都觉得那应该是一场阔别已久的战斗,是一场血雨腥风、火光四溅的战斗。

她既期待它的到来,又担心它的结果。

高考前的两个月,林桐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模拟考试。

30个人左右的考场、几个监考老师、考前的检查……当这样的操作经历了很多次之后,高考的程序在学生们看来便变得再正常不过了。

她如平时一样地进考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拿出准考证和身份证放在桌角,然后静静地等待考试的开始。

监考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考试的科目、时间,然后转过身扫视教室里的同学。

到正式开考的这段时间,或许是学生们最难熬的——

手上没有考题,教室里也没有人说话,他们只能安静地端坐在座位上,看着空荡荡的课桌胡思乱想。

林桐的脑子里闪过很多东西,重生伊始以来发生的事情、她遇到的人、刷过一遍又一遍的题……

最后归于那些熟悉的、繁杂的知识点。

拿到卷子的那一刻,她拧开笔盖,然后按照惯性去做题。

她看起来神色淡定,抿着唇,眼眸低低地落在笔下的题目上,但脑子里转得飞快,运转了三年的齿轮在这一刻达到了最快的速度。

然而,她无法否认的是,她依旧很紧张——

心脏像不断涨大的气球,砰砰砰地在胸腔里跳动,心跳的频率快到她用左手轻轻靠在胸膛左侧的位置都能清晰地感受到。

……

上辈子她曾经看过重生小说,在评论区有一条点赞很高的评论是这么说的:如果重生到高中时代,是不是相当于提前知道了高考题目???林桐那个时候还思考了一会,但没有经历过,得不出答案,就笑了笑随手翻过去了。

这个时候,林桐终于可以回答这条评论了——

不是。

因为蝴蝶效应。

当一个人作为变量出现后,由这个变量导致的后果是不可预测的。

林桐看着眼前完全陌生的高考试卷,心里庆幸自己还好没在一重生回来就开始背高考题。

她重生回来的时候,是已经高考完很多年了,她完全不记得当年她高考的题目了,所以背题的可能性从一开始就被扼杀在摇篮里。

既然不可能,所以她一开始就没抱着这个想法,而是打算从头开始好好学习。

自己学到了知识,不比背高考题来得更有成就感?

金黄色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考场,斜照在靠窗的同学的课桌上。头顶的风扇呼呼地转着,驱走阳光带来的燥热,又吹起同学们额前的碎发。

静。

还是静。

除了唰唰的写字声,什么也听不见。

连监考老师的脚步声,也几不可闻。他们特意放轻了脚步,生怕打扰到奋笔疾书的考生。

考场黑板上方的圆形时钟在不急不慢地走着,偶尔有考生抬起头瞥一眼时钟,复又埋下头去继续写题。

台上的监考老师神色严肃,一言不发地扫视着教室里的考生。

如果说三年磨一剑,那么此刻,就是利剑出鞘的时刻。

“离考试结束还有三十分钟。”讲台上的监考老师面无表情地说。

几乎所有的考生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猛然间加快了写字的速度。有考生甚至面露焦急,快速地翻动了一下试卷。

一瞬间的躁动之后,考场里又归于沉寂。

直到考试结束的铃声在教学楼下敲响,在讲台上坐着的两个监考老师都同时站起来喊道:“考试结束,所有考生停笔!”,考场里的寂静才像平静的湖面突然被丢入了一颗石子,泛起一重又一重的涟漪。

监考老师收卷,查卷,核对无误后才扫视全场,开口道:“考生可以出考场了。”

这是最后一场的英语考试。

这一刻,无论结局如何,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