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节(1 / 2)

加入书签

林桐新奇地看着这些北大的老师们,心里更加燃起了来到北大的激情。

她越靠近北大,就越喜欢北大的气质和风格。

北大是一种什么样的气质呢?

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一样,每一所学校也都有各自独特的校风。

比如说清华的校风是严谨、勤奋、求实,正如其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北大,则有着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校风。

北大,是自由而包容的,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无论是从近现代北大人的历史事迹,还是北大校园内的风景名迹,亦或是来给他们上课的北大老师,林桐都能明显地感受到有着北大特色的自由和包容。

老师们聊起一些敏感的话题是自由的,不会畏畏缩缩,束手束脚;老师们还会积极地邀请同学们畅聊互动,不在乎什么学生或者老师的身份,只要你有想法,欢迎随时提出交流;在这里,任何的思想都能得到尊重,精神、文化在北大这片沃土永远是多元而自由的……

北大没有严格规定的校训、校歌,这与其他很多高校相比,是特立独行的,但学校似乎并不在意这个,好像在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是不受约束的”。它也不在意外界对它的看法,它只是自由地向阳生长,让各种各样的文化和精神在这里扎根,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知识在这里培育,最后结出香甜的果实。

林桐喜欢这种自由——

她定定地看着讲台上用好看的字体写着的“北京大学”这四个字,心里的想法愈加坚定。

第86章 综合测试

“接下来宣读考场规则:一,考生不得……”

广播声在教学楼里回荡,教室的前方和后方都有几名老师在巡逻检查,开考时间到了,考试的卷子从第一排依次向后传来,每一名同学都镇定自若地拿好卷子,拧开笔盖,开始凝眉思考。

这是暑期夏令营的最后一项内容:综合测试。

经过几天的课堂学习,学校最后会针对每一门学科安排一场考试,用来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在这场综合测试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获得“优秀营员”的称号,这个称号在之后的自主招生等项目中能占到一定的优势。

林桐一开始知道有这样一场考试的时候就放平了心态:她对自己的水平心知肚明,知道自己大概率在综合检测中只会表现平平。

所以她参加夏令营,并不是奔着拿“优秀营员”的称号,而是为了亲自来到自己向往的学堂,增长见识、开拓眼界。

教室里安静得吓人,只听得见教室外蝉鸣阵阵,聒噪得叫人心烦,教室内寂静无声,同学们皆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在眼前的考题上,耳畔只依稀能听到老师巡逻时轻微的脚步声和四周传来的笔尖在试卷上唰唰滑动的声音。

在空调十足的教室内,林桐做题做得满头大汗,只不过,这汗,并非因为天气的炎热,而是因为紧张、焦虑而导致的冷汗。

原因无他,题目太难了。

林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之前网络上盛传的一个梗:老师上课教的是1+1=2,然而考试考的却是求解复杂的多元方程,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她在心里疯狂吐槽看起来慈眉善目的各科老师,这题目出的是要纯粹打击人呀!

语文和英语尚且还在林桐可以冷静做完的程度,基本处于高考范围内,语文考题里只是有一些语文常识性的知识比较偏、比较难,但并不影响整体的难度,英语也是对词汇量的要求提高了不少,但很多题目还是可以根据前后文大致推断出答案的。

但是其他几门学科,比如数学和物理,却像是平日里平易近人的老师想让同学们提前感知一下大学的知识难度,尤其是想锻炼同学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知识点都是讲过的,或者是可以根据题意现场学习的,但是关于解题的思维却很灵活多变,如果不是天赋或没有提前进行过训练,恐怕很难一时半会解出来。

林桐本身就属于勤奋派学生,对付高考的考题还能靠“多刷题,摸清基本套路”的方法拿下大部分的题目,但是面对考验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难题,却束手无策、只能心里干着急了。

头顶上的中央空调呼呼地、不知疲倦地吹着,为教室里的人们带着丝丝缕缕的凉意,丝毫没有夏日的酷热之感。

但林桐的内心却拔凉拔凉的,眼前看似有一点头绪、一动笔却不知道从何写起的题目,纠结犹豫半天却只能写下一个“解”字,然后就是和题目面面相觑,忍受着时间飞逝的煎熬。

林桐微微抬头,看了一眼教室正前方的时钟,还有半个小时就要交卷了,她已经把自己能做出来的所有题目尽量做完了,而那些做不出的,她只能绞尽脑汁,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到尾看完题目,一次又一次地挖掘题目中可能有用的信息,在大脑中像列清单一样把它们列出来,企图把它们能有逻辑地联系在一起。

她扫了一眼四周写题的同学——

同学们也都埋头拼命写着,手中的黑笔动得飞快,其间不乏放下笔、撑着下巴皱眉思考的同学,似乎也是被某道题目难倒了。

越到快收卷的时候,林桐隐隐约约听到周围传来有一两个同学们轻不可闻的叹息声,一如林桐苦恼的心。

看来大家都觉得题目很难,林桐在心底宽慰自己。

虽然自己做不出已经成为事实,但是知道题目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有难度,还是能让她焦虑的心稍微平息一点。

……

叮铃铃的考试结束铃声响起,像一个重锤猛地敲击在林桐的心上,她恍如隔世,如梦初醒,双眼放空地停笔、等助教和老师收卷,起身,麻木地走出教室。

因为考试的人数太多,所以林桐他们分了几个教室考试。她一走出自己的考场,就遇到了从隔壁教室走出来的宋可莹。

两人一见面,都神情凝重,哭丧着脸。

这次考试是在理科教学楼考的,所以林桐和宋可莹一路无言地走去附近的燕南食堂吃晚饭。

燕南食堂据说是北大里最公平的地方——因为在这里,不管你是教授还是学生,食堂爆满的时候,都得站着吃。

林桐见到这么壮观的场景的时候整个人都愣住了:在一楼大厅,可以看到有不少老师端着各自的晚饭靠着墙慢条斯理地吃着,四周人头攒动,热气腾腾,不断有学生、老师穿行而过,上二楼艰难地寻找座位。

而在二楼的墙边,也有不少学生直接把晚饭放置在特意做出的桌台上,站着就地解决晚饭。

林桐和宋可莹体验了一把“在北大站着吃晚饭”,她们俩内心都新奇的很。

不过,她们都头顶愁云密布,综合测试的阴霾还久久笼罩在心头,所以吃饭时话明显少了很多,都慢吞吞地、味同嚼蜡地暂且填饱自己的肚子。

林桐叹了一口气。紧接着宋可莹也跟着叹了一口气。

两人相顾无言,沉默吃饭。

“果然,要来北大读书,真的不容易啊。”宋可莹先开口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