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1节(1 / 2)

加入书签

只是,这些东西,从来没有到过韩老太太手上,都被韩老太的二儿子和二儿媳给吞了。

后来韩卫国探亲假回去,韩老太太让他别寄东西了,钱和票都攒着将来娶媳妇儿。

韩卫国他二叔一家子,都指着韩卫国能养他们。

不仅仅是他们,还有他们的孩子结婚,花钱在城里找临时工,学徒工的活儿等等,这些原是都指着韩卫国的工资和津贴的。

韩老太觉得自己这辈子做的最聪明的事儿,就是让自己孙子把钱票都攒着,没有全部拿出来补贴那些人。

不然,韩卫国将来娶媳妇儿都困难。

“二狗转业回来之后,家里一堆亲戚找他要钱,啥名目都有。二狗和他二叔吵了一架,带着我来了县城。那孩子是个心善的,说以后养我的老,可我儿子都不愿意养我,我这老太婆如今还要成为累赘。没有我,他兴许早就找了城里对象!”

韩老太说这些话的时候,眼泪不住的流。

安老太安慰她,“小韩是个有孝心的,他小时候,你护着他,如今他大了,养你的老。我倒是觉得,他这样的男人,才值得嫁呢!和我那孙女婿一样,都是善良的好孩子!”

安老太夸韩卫国,还不忘将江寒生一道夸上。

韩老太:“二狗和我说了,寒生那孩子,没少帮他,上回还带了不少东西回来,说是寒生和他媳妇给的。”

韩老太深知自己一把年纪了,也活不了多久了。

唯一的遗憾,就是孙子没娶媳妇。

等她闭眼之前,能看到孙子娶媳妇,她就算是死了,也能闭上眼睛了。

“两孩子关系好嘛,正常的,你不必记挂在心上!”老太太道。

“大妹子,你身边有合适的姑娘,也给我们家二狗介绍一个成不?咱们不看姑娘长相,也不看她是城里户口,还是农村户口,有没有工作,只要老实本分就行!

到时候,我还是去乡下住着,种点菜,做点衣裳,不连累小两口。”

这个想法,韩老太在心底都酝酿好久了。

眼瞅着,孙子一年年大了。

这婚事,没有着落。

她着急啊!

安老太:“我也不认识啥人!不过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吧?他们现在不是推崇啥自由恋爱?”

这个词儿,还是吴小虎告诉老太太的。

每回她大哥给他介绍对象,那小子就是这句话回击。

不说别人吧,单说自己孙女。

那会儿,老太太不是没想过给孙女安排对象。

她都想好了,最少也得是个杀猪汉,这样孙女才吃肉不愁。

但想归想,她没那么做啊!

寒生那儿,也是孙女先点头了,孙女觉得寒生那小子好,她才同意的啊!

“老姐姐,我觉得你们好不容易来城里,别找乡下姑娘了!这城里户口难得,孩子又跟母亲的户口,眼下谁家不是三个五个孩子?

到时候负担重,媳妇和孩子,全靠小韩一个人的粮票本,这么多张嘴,一人一口,都得饿着肚皮!就算媳妇是个勤劳的,你忍心看着你孙媳妇带着一群孩子在乡下一个人干活儿赚工分?”

第364章 经验之谈

韩老太自然是不舍得的

可她担心城里姑娘看不上自己孙子。

于是她将心中的想法告诉韩老太。

安老太道:“这人与人之间,是讲缘分的!也没有啥看得上,看不上的。”

想当初,她孙女还是全大队第一胖呢。

村里任务猪一百三十斤就合格了。

她孙女,二百多呢,村里的秤,得用筐子装着孙女,两个壮汉一起抬着才能称重。

那会儿,谁不是看着她孙女流口水。

当面嫉妒,背地里骂她孙女嫁不出去。

现在谁不羡慕她孙女,找了寒生这么好的对象,还是个城里户口?

那会儿,老太太可没想过,非要找个城里户口。

可缘分就是这么安排的,这谁能知道啊!

“大妹子,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倒是好受了许多。”韩老太如实道。

“你啊,就安安心心等着吧,小韩这孩子,这么多优点,不会找不到的!至于老姐姐你说的,小韩找了对象,你就去乡下住,减轻他们负担,我倒是觉得没必要。

你人留在城里,给人家洗洗衣裳,做做衣裳,能赚点小钱,算点。等小韩和他媳妇儿的孩子出生了,你还能给他们带带孩子。他们两个要是双职工,花钱请人照顾也是请,再说了,外头人你能放心?”

韩老太连连摇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