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7节(1 / 2)

加入书签

采薇立刻差了一名小黄门去明德殿。

一刻钟的功夫,小黄门来报:明德殿的大臣们都已经走了,只有殿下同裴侍还有许侍从在。

采薇忙道:“不若小姐亲自去请殿下回来用午饭。”

桃夭颔首,“也好。”

明德殿里的气氛有些压抑。

谢珩将手里的奏疏丢到案几上,轻轻按压着眉心。

户部赵尚书道:“去年年初圣人在洛阳修了宫殿,年尾河南道好几个州郡雪灾,再加上江南道整修漕运,光是这三项皆费了不少银钱。”

谢珩皱眉,正要说话,听见外头宫人向太子妃请安的声音。

他往殿外头望了一眼,果然瞧见桃夭站在殿外,下意识想要起身出去,遂又想起昨晚的事情,又坐了回去,眼神不住瞟向殿下。

等了许久也不见她进来,眉头紧皱。

外面的人干什么吃的,日头这样大还不赶紧将太子妃请进殿内!

殿外。

原本要入殿的桃夭听见里头正在议政。

除却自己的哥哥与裴侍从,竟然户部赵尚书也在。

几人在说近日黄河决溢,河南道几个州郡受灾严重,需要赈灾之事。

她想起这几日谢珩因为此事夜里愁的睡不着觉,忍不住听了一耳朵。

户部尚书正在向谢珩哭穷。

她心道原来户部尚书这样大的官员,哭起穷来,比之从前她在桃源村时,一些女子哭起穷来倒是如出一辙,叫人有些招架不住。

核心都是一样的,俩字:没钱!

只不过村里人哭穷,话术浅白,这有学问的人哭穷,还要引据经典,将“没钱”两个字都说出花来。

她忍不住瞥了一眼端坐在上首眉头紧皱的男人,心想她光听一会儿就烦不胜烦,他日日这样,想来更加烦心,不由地心疼起来。

她正准备离去,里头的男人已经出来了。

他道:“宁宁怎么过来了?”

桃夭笑,“想三郎了,所以过来看看。”

谢珩昨夜憋了一肚子气瞬间消了一半,上前牵着她的手,道:“就快好了,稍等我片刻。”言罢,牵着桃夭的手走到上首的位置坐下,自己则坐到一旁的位置上接着与他们议政。

赵尚书见一贯矜持自持的太子殿下到了太子妃竟然这副模样,哪里还有什么一国储君的威严,不禁想到上元节那日太子殿下在众目睽睽之下追着太子妃的情景来。

从前旁人说太子殿下被太子妃始乱终弃,他心底到底是不信的,如今瞧了心中信了好几分,又见桃夭生得明艳夺目,坐在那里悠闲吃茶,一时想到江贵妃,便有了几分不喜,暗暗在心里道了一声“妖妃”,再次说起去年圣人在洛阳为贵妃修建避暑宫殿一事,话里话外暗指圣人挥霍无度,贵妃恃宠而骄,意在敲打太子妃。

在场的人都是人精,如何听不出他言语间的讥讽,一旁的许凤洲见他竟然当着自己妹妹的面说话如此难听,心里亦是难受至极,偏偏自己的妹妹同江贵妃一样都是寡妇,且他又没有指名道姓,一时竟找不出话来反驳,不住望向自己的妹妹,生怕她难受。

谁知她却面色淡淡,低垂敛眸,小口小口抿着茶,十分沉得住气。

谢珩何曾被臣子这样当场下过脸面,再加上他这样讥讽自己心爱的女子,如何忍得,正欲发作,突然听到坐在一旁的桃夭道:“既是灾情刻不容缓,不若赈灾的款项先从东宫的私库里出。”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皆愣住。

桃夭见众人皆望向自己,微微红了面颊。

原本说得唾沫四溅的赵尚书把自己的唾沫星子憋了回去,憋了半晌,问:“太子妃可知晓赈灾需要多少钱帛?”

那样一大笔钱帛,可不是闺阁女子扯头花买首饰。

桃夭问道:“劳烦赵尚书说与我听听,我心里也好有个底。”

赵尚书故意往高了说,“大约需要帛五十万匹。”

他说完,果然见端坐在上首的女子一脸难色,心道好听的话谁都会说,可做起来就难了。

他正欲说话,就听她问谢珩:“此事妾可做主?”

“自然!”

谢珩望着桃夭,一脸郑重,“宁宁是东宫的女主人,东宫的一切宁宁皆可做主。”

桃夭松了一口气,对赵尚书道:“既是这么大一笔钱从东宫出,我要知晓钱花到何处,赵尚书须得写一份详细的单子给我,毕竟家大业大,少不得要精打细算。赵尚书意下如何?”这样钱帛有了去向,年底查账也好有交代,最主要她在桃源村时,常有官员克扣贪污赈灾的米粮,这样也可以让他们有个顾虑。

赵尚书还能如何,有人解了这样大的燃眉之急,自然是求之不得!

只是他没想到眼前比着家里最小的孙女大不了两岁的女子,不仅有这样的心胸见解,比他这个尚书还会精打细算,心中不禁多了几分佩服,也为自己方才的想法感觉到脸红,郑重向她行了一礼,真心实意道:“太子妃贤德,乃万民之福。”

一旁的许凤洲与有荣焉,瞬间腰杆子挺直不少,就连裴季泽也没想到桃夭会有这样的眼界,也对她多了一两分敬重。

待三人行礼告退后,桃夭见谢珩正望着自己,道:“三郎这样瞧我做什么?”

该不会是怪她自作主张,没有提前与他商量好吧?

第78章

后悔(修改)

谢珩走到桃夭跟前, 将她拉坐在怀里,笑道:“那么多钱花出去,咱们东宫可就没钱了。”这几日他其实早有此打算, 也曾查过东宫的账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