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1节(2 / 2)

加入书签

而且不是只要去买就一定能够买到, 因为万物集团按照自家政-府的要求,直接减少了百分之六十的货物供应, 很多好东西抢都抢不到,想买只能漂洋过海地去找代购!

有人实在忍受不了这些愚蠢的政策,扛着旗帜扯着横幅就走上了街头。

他们呼唤万物集团回归市场, 呼唤政-府解除对万物集团的禁令,呼唤万物集团将仅限于华夏的助农活动推广向全球, 为全人类的繁荣做出贡献。

为了保住自家国内工厂生产线而殚精竭虑的各国政-府:“……”

麻了。

一只蝴蝶扇动了下翅膀, 没想到就引燃了一大片的风暴,而且这风暴还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为了平息民众的愤怒,欧-联-邦只能派出专员来找万物集团商谈, 希望万物集团能够重返欧-联-邦市场, 但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1.开放优质食品出口;

2.生产线与生产技术向欧-联-邦内转移, 保证当地的就业率不变;

3.在欧-联-邦生产的产品需要保证税收符合当地的法律;

4.万物集团在欧-联-邦所有盈利产生的净利润的百分之十用于欧-联-邦内的公益事业, 包括但不限于公共教育事业、公共卫生事业、公共建设事业等。

这四条要求带着大段大段的说明呈现到了陶娇杏的办公桌上。

陶娇杏仔细看完, 乐了, “好家伙,求人还放不下身段,在这儿颐指气使地装什么洋大人呢?”

万物集团海外事业部的员工每天都会像总部汇报海外的情况,那些游-行事件陶娇杏清清楚楚,海外民众的呼吁她也知道。

这事儿还真不好办。

她要是拒绝了欧-联-邦的要求,难免会被欧-联-邦倒打一耙,说是万物集团没有重返欧洲市场的诚意,将民众的怒火转移到万物集团身上。

她要是答应了,那未免太过卑微了些,这四条要求,哪一条不是给万物集团划定条条框框?哪一条不得给她定规矩?

“还是得迂回一下,把这个皮球给踢回去。”

陶娇杏回头就给了欧-联-邦专员的答复:

1.同意开放优质食品出口,并会在欧-联-邦内设置符合当地经济生产条件的工厂,转移相关生产线与生产技术,挖掘欧-联-邦的特色产物,向全球输送高价值产品;

2.在欧-联-邦内设置的工厂的营业利润遵循当地的税收政策,但不保证工厂会均匀分布在所有欧-联-邦的国-家,以商业利益为驱动来选择工厂地址;

3.万物集团在欧-联-邦设置的工厂的定价会采用分别定价的模式,结合国际金融税收政策进行调整,产生净利润的百分之十用于欧-联-邦内的公共教育事业。

这样一来,不仅符合了欧-联-邦开出的条件,还给万物集团留出了充足的生存空间与腾挪空间。

价格随便定,那就卖高点,保证缴税之后自己的营业额也不会变少,顺带着分化一下欧-联-邦各国的关系,挑那些税收低的国-家去建厂,让欧-联-邦内部卷起来。

至于投资公共教育事业这事儿,陶娇杏想到了史古生在上-海市搞的那个万物医学研究院。

那边起先只是做皮肤学相关的医学与药学研究,后来在雄厚的财力支持下,逐渐向着其它领域扩展,通过高昂的薪资待遇吸引全球人才,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综合性医疗研究单位,配套的附属医院也成为了全球顶尖的医院,吸引了全球各国的权贵人士前来求医。

当初无心插柳,如今不仅柳以成荫,还带来了丰厚的馈赠。

陶娇杏琢磨着,在欧-联-邦投资公共教育事业,培养出来的人心属于东方还是西方,这可说不定,只要锄头挥得好,欧-联-邦这一招保不准就变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

她回头就安排专人在柏林注册建设了喜马拉雅大学(University of Himalaya),取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希望科研人员能够永攀科研高峰,挑战那些悬在人类心智之上的难题。

人才团队难以组建?

这时候就需要钞能力发挥作用了,开出高昂的薪水,承诺出贵重的设备,在许以巨量的研究经费。

只要锄头挥得猛,哪有挖不动的墙角?

至于说答应欧-联-邦这些看起来‘咄咄逼人’的条约会不会丢人,陶娇杏觉得为了赚钱嘛,不丢人。

现在丢了脸,那回头就把面子和里子都从钱上赚回来。

欧-联-邦想要赚个高高在上的面子,总得多出点血。

能被欧-联-邦派出来的访问团,怎么会看不出陶娇杏给的回复中故意露出来的漏洞?那就差明晃晃地摆在那儿了。

双方都心知肚明,并且达成一项各取所需的合作罢了。

——————

万物集团重返欧-联-邦,规模是要远超过之前在欧-联-邦的投资规模的。

陶娇杏都特地在欧-联-邦各国走了一圈,挑了一些当地的特产进行潜力挖掘,找了几口温泉,打造了一款用于引用的高档温泉水,专供欧-联-邦销售,还在当地搞起了珍惜黑松露的人工培育,鹅肝、鱼子酱等的生产线也都如火如荼地搞了起来。

鹅肝、鱼子酱等在华夏的需求量很低,只有少数的高档西餐厅会用到,多数还是卖给欧-联-邦内部。

陶娇杏砸钱投资把厂子建起来,在欧-联-邦招到员工生产、销售一条龙安排上,最终抽取其中的利益为喜马拉雅大学培育人才,还有一批钱会打到万物集团的账户上。

赚得比之前还要多上许多,都能分出一部分来反哺国内的助农政策了。

万物集团在助农上做的努力算是带了一个好头,有很多工厂有样学样地跟着做了起来。

他们没有像万物集团一样做规模那么大的野心,只想守着手里的技术赚点钱,比如陶娇杏建设沙棘果种植基地与食品厂的那边,当地的一个老牌食品醋厂就学着沙棘食品厂的模样做了起来,生产的老陈醋不再局限于周边省份与城市,而是朝着全国市场伸出了触角。

国外要求万物集团出口优质食品,点名要‘特级牛奶’和‘特级复原乳粉’,陶娇杏便安排东方食源去那些适合养殖奶牛的地方联系当地的奶站与养殖厂,与当地合作生产‘特级复原乳粉’,就如同当初与助长奶粉厂合作一样,只是这回合作的奶粉厂更多,规模有大的,有小的,但都有一个共性——生产出来的牛奶没什么花活儿,都能拿来制备‘特级复原乳粉’。

还有一些没被陶娇杏看入眼的蔬菜,菜农有些舍不得,便主动找上了门,希望能够搭乘供销总社的销售渠道,向周边地区售卖,陶娇杏正瞅着供销总社的民间寄递服务没盘活,还被邮政压着打,遇到送上门来的生意,可不得答应下来?

她不仅答应了,还给了这些老乡一个很优惠的价格,寄的越多,单价越便宜,还免费帮忙送到周边城市的超市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