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1节(1 / 2)

加入书签

“确实有可能,爸爸妈妈只有一方是老师的话,另外一方什么身份都不奇怪,小班长家长或许都不是老师,按你的形容,身边亲人绝对有军人。”

现在开展义务教育,小学扩招,对孩子的限制条件少了,父母没有A大老师的孩子也能进去。

“还是地位不低的军人,一般义务兵进去没几年就退伍回家,军中的规矩回到家不出七天全忘掉,只有那种在部队里待了很久的军人,才会影响到家人,可能不是现役,是退休的爷爷奶奶辈把他养成现在这样的。

我最怕遇到这种类型的大人和小孩,浑身散发光芒,热心过头。”

她很清楚丈夫在没有利益关系的人面前多不爱说话,也确实不喜欢很热情的人,不光大人还是小孩。

他这种人是真难捂热。

她问他:“班长的位置没给汤圆,服气了吗?”

没想到她家男人会幼稚地要看小班长什么样。

钟越河没嘴硬:“服气了。”

他们家汤圆有个副班长也不错,班长能把事情全办完。

快到家的时候,王锦绣又去翻信箱。

“越河,今天有信,是锦玲寄来的,你帮我看看,看看是不是真的。”王锦绣认识字,就是不太确定有没有遇到同名同姓的人。

钟越河看信封上的地址:“是老家的地址没错了,带回家吧。”

回到家里,王锦绣怕拿错信,不着急吃饭,先打开信看,如果弄错了,她重新粘回去,放回信箱里。

锦玲寄的信,字迹并不是太美观,甚至没有汤圆写得好看,打开信封开里面的信纸,信纸上的内容字迹和信封上的一般无二。

看着略微费劲,好在能看出写的是什么。

看了两三行,王锦绣确定是妹妹寄来的,信内容由妹夫手写。

“写了什么?”钟越河没想看王锦玲寄来的信,回家就进厨房了。

全家等她进来厨房才开饭,她进来,他问一句信里的内容。

不想看信,好歹要知会他内容。

王锦绣:“我没看完,看了两三行字,确认是妹妹寄来的,吃完饭后再看。”

“嗯,已经九月了。”他没说后面的内容。

夫妻两人商量过,绝对不能在孩子面前提搬家。

直到搬家那天再告诉孩子们。

让叶子知道他们家要搬家,指定在朋友们之间闹出笑话。

大家都以为她要走了,以后不会待在幼儿园里,哭哭啼啼送别。

送完才知道叶子只是搬家,幼儿园还是照常上。

这就很尴尬了。

孙国建结婚要是请他们全家去吃喜酒,直到结婚当天,他们也不会告诉孩子吃喜酒的事。

如果不凑巧定在工作上学日子的中午,他们就不让孩子知道了。

王锦绣:“寄来就好。”

叶子不知道爸爸妈妈在打什么哑谜,专心吃晚饭。

...

饭后王锦绣看信,钟越河洗完碗出来,她已经把信看完了。

信封里只有一张信纸,妹夫不太会写字,可能是临时学的,字写得挺大,整张信内容不多,看信最大难度在于辨认字是哪个字。

她告诉丈夫有关妹妹和妹夫的计划:“说是十月底或者十一月初来省城,到时候在我们家暂住几天,暂住的几天白天不常在,会去市里看房子,选好房子,全家人就会一起搬走。”

十月底,十一月初,钟越河估算时间:“这个时间我们已经搬到小院子住了,没多少事情,需要我去车站接人吗?”

“信里说不用,我们不用给他们寄信,他们也不会回信,到时候直接过来,在叶子幼儿园外头等。”

王锦绣不知道妹妹顶着多大压力才来到省城定居,能过来就是好事。

她当年不想来省城,越河让她来,她也不想来,现在妹妹是想来省城,然而老家人不大可能轻易让她过来。

越河独自跑到省城的时候,阻力不少,也因为他毅然决然跑到省城,和公公的矛盾越发不可调和。

“行吧,到时候碰到了,我带他们去我们新住的地方。”之前王锦玲一家来省城玩,自己另外租房子的事情,让他印象不至于太差。

以后要住小院子里,两家人住在一个小院子里也不会常碰面,他能接受这个安排。

下个月很快就到了,王锦绣和丈夫商量:“租来的小院子要是有堂屋的话,把我的书桌放到堂屋里去吧。”

越河说过以后有新房子了,会给她弄个大书房,还远得很,先说眼前的吧。

“不用,放咱俩睡觉的屋子就行,马桶也放屋里,不用大晚上跑房间外头了。”大冬天可是好事。

马桶味道实在太大的话,放到门外,用的时候再拿进来。

“哪有那么大的房间能把我们家的大床大柜子搬进去后,还能放躺椅书桌?”

越河的意思是,以后搬到小院子里,汤圆叶子都有房间,叶子的东西也不多,只是把一张小床搬到她的房间里。

除了一张小床,现在睡觉间里的物件都要搬到他们以后的睡觉间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