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5章 慕尼黑阴谋(2 / 2)

加入书签

1883年2月8日,巴扎特在柏林体育馆里,凶相毕露地叫嚣:“如果2月12日苏德台区还没有交给德国,我巴扎特就是打进捷克去的第一个士兵”,同时他命令德国军队必须在2月10日做好吞并苏台德计划的行动准备。

面对欧洲大陆的紧张局势,美国政府也是十分紧张。

之前对于欧洲大陆旧大陆的紧张局势,美国政府是十分乐见其成的,毕竟旧大陆局势一紧张,就会有大批的移民和资金涌向美国,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随着华夏帝国的成立,美国政府的政策有所改变,尤其是华夏帝国与美国接壤。

面对着华夏帝国这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庞然大物,美国政府感觉到十分紧张。

感觉到实力不够的美国政府强烈希望所有的白人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原本希望德国搅局欧洲的策略也随之发生改变。

美国政府对于英法两国分别发出了内容一致的电报,希望欧洲大陆能够和平,呼吁他们继续进行谈判,以使“和平地、公正地和建设性地解决争论问题”。同时也给意大利查尔斯·詹金逊政府发出电报,请他“帮助继续努力,以求用谈判或其他和平手段就争论问题达成协议,而不诉诸武力”。

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三国首脑来到慕尼黑,与巴扎特秘密谈判,协商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

次日,四国便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根据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从2月15日开始的10天内,解除一切武装,境内附属的一切设备无偿的转交给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的两名代表在会谈前已经到来,但不许参加会谈,只能在会议室外的隔壁房间里等待着四大国的判决。.c0m

巴扎特在慕尼黑会议上说,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是他对英法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

英国首相乔治·格伦维尔对此毫不怀疑,回到伦敦下飞机的时,还兴高采烈地声称,他带回来“一代人的和平”,他对英国人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的睡去吧!”。

在英法绥靖政策下,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被英法两国牺牲。

捷克斯洛伐克此刻拥有1500架飞机、400辆坦克、2600门火炮、43000挺机枪和10亿发子弹,除此之外捷克斯洛伐克还拥有强大的军工业。

捷克斯洛伐克从当年奥匈帝国"分家"出来,国土面积不到13万平方公里,但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凭着其强大的工业生产力,享有"奥匈帝国心脏"的美誉。

待到"分家"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业实力更是突飞猛进,作为其军工"标牌"的斯柯达兵工厂,更是公认的欧洲第二大军工企业。

军工如此发达,捷克斯洛伐克军队的手里,家伙当然也够硬。虽说综合国力差巴扎特德国一大截,但真要死磕起来,也足以崩掉巴扎特德国几颗牙。

作为英法列强的"小兄弟",作为欧洲工业强国的捷克斯洛伐克,就这么被卖了。

在英法高层的建议下,捷克斯洛伐克高层面对德国的入侵没有做任何抵抗,就这样欧洲工业强国捷克斯洛伐克被并入到了德国,给磨刀霍霍的德国来了一次大补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