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4节(1 / 2)

加入书签

——但将军一定是要带他们打一场硬仗,不然清晨不会吃炖肉的!

——话说回来,他们背着干柴干什么?

他们这样嘀嘀咕咕时,前方的地平线忽然诡异的中断了。

视线尽头是一片断壁残垣,那里曾经有一个村庄,但也许是在吕布袭扰东郡时一把火烧了,也许是在曹操夺回东郡时马蹄不经意间践踏了过去,也许是董承来这里时将它搬空了。

它也许还挣扎过,也许上一批主人走了,又有新的流民住下。但在不久以前,还有鲜卑和乌桓骑兵来过,如果那里有新的居民,这些异族人也会毫不犹豫将村庄里所有人都带走,最终令它彻底被废弃。

当她的前军望见那片断壁残垣,以及它后面突然中断的地平线——那预示着地势陡然下降——在烧得焦黑的土墙后面忽然转出来了什么人。

离得太远,他们看不清那是什么人,但那人飞快地跑出来,骑上马向着“车辙洼”而去,并且拼命敲响了焦斗!

……那,那那那,那到底是什么人哪!

听着地平线下嘈杂反复的声音,青州军也有些懵了,他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又是在打谁?

但比他们反应更快的是那群并州骑兵,他们已经冲了上去!

“那些人躲在这里,就是为了等咱们打白马时,从背后捅咱们一刀!”校尉咆哮道,“将军现在将他们揪了出来——明白了吗!”

青州兵恍然大悟!

白马山后纷乱的脚印,他们近在咫尺却没能得到的功劳,都是因为眼前这些人!

都是因为这些人!

金钲与战鼓不失时机地响了起来,现在他们知道要做些什么了。

这世上从来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

想藏起来不被人发觉,想地势高,侦查视野好,想统筹调度一支不属于自己节制的军队,想尽快,再尽快——

这怎么可能呢?

陆悬鱼一路上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这群部曲兵到底在等什么?他们为什么不与淳于琼合于一处,用两倍于她的兵力压过来,而是躲在这里呢?

原因不外乎有三种:

一是希望她攻打白马大营,损兵折将后再坐收渔翁之利;

二是几队兵马还没有完全到达这里,这群部曲兵还要等一等;

三是迫于一些困境,他们就是不能合于一处;

如果其中有曹操的手笔,是很可能出现第三种情况的。

他夺淳于琼的权,暂时掌控白马大营的可能性是有的,但他凭什么去节制那群世家子呢?人家勉强能听沮授许攸的调度,但对淳于琼就不怎么感冒,更不用说一个代行淳于琼之职,还不在他们眼前的曹操。

因而曹操还必须将事情真相掩盖住——再让工于心计的郭嘉帮忙,最终哄骗这些兵马过来。

无论是哪一种,她还必须考虑到,曹操不是白来打工的,他一定也有自己的利益在里面。

但他的利益点又是什么呢?

骑兵已经跑到了“车辙洼”的入口处,大片洼地立刻尽收眼前。

那其实是个很妙的屯营之处,底部比地面低了十几丈,因此非常避风,显见气候会比地面上温暖些;

进洼地需要从两端下去,但短短几日的扎营时间里,入口处已经布满拒马;

如果能挖一条河引过来,就可以找个乐人唱一曲《车辙洼的雨季》,但现在是河道干涸结冰的寒冬;

然而青州兵的突然出现的确令他们措手不及,大片的士兵在慌张地跑向武库,准备去取自己的兵甲——

有什么东西突然从天而降,落下来了!

是箭矢!好痛!好痛!

还有什么东西,也被丢过来了!

这不是箭矢!这是……干柴?

营中起浓烟了!有士兵惊慌失措地嚷了起来!

起火了!

“我一直在想,怎么样能减少我自己士兵的伤亡。”

她注视着渐渐排列严整,向着洼淀而去的军阵时,对身旁的人说——

“于是我选择了他们的死亡。”

第517章

木柴如果不是干透的,想迅速烧起来其实很不容易,因此从洼地上方往下抛点了火的木柴并不能立刻让下面的大片营地迅速燃烧起来。

但它是有烟的。

洼地两端进出口宽约一里地,腹地则更宽些,若是在半空中向下俯瞰,的确是细长如车辙型,但如果两脚踩在地上就会发现,只要不是夸父那样的巨人,谁能驾驭那样庞大的战车呢?

没有抛石机的前提下,想要将木柴丢到下方更靠近内营的位置自然也不可能,因此这些木柴点起浓烟,很快将山坡下的帐篷覆盖住,里面却还有人呼喝指挥,组织起反击。

步兵跑得比骑兵慢些,当他们终于到达洼地两段时,这些步兵吃惊地睁大了眼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