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7章 番外·外交(1 / 2)

加入书签

从番薯贸易、玉米贸易到瓷器贸易、丝绸贸易, 最后到无数叫不出名字的新鲜之物的贸易,平安的海外贸易越做越大, 流通范围也越来越广。

虚有一个“天/朝上国”之名没用, 平安是务实派,不缺其他国家的几句吹捧,原本朝贡贸易的亏本买卖他不做, 大家平等交易,钱货两讫。

海上的军事实力快速发展, 沿海的几乎所有的港口都已经成为了贸易口岸,在这样的贸易流通之中,没想到也对外交的发展起到了一定帮助。

首先是东南亚诸国, 开放沿海诸口岸之后, 南洋贸易往来频繁, 各国之间的外交往来也更加频繁。

大清毕竟国土广博,实力强横,在外交中必定会占据优势地位。

一来二去,总会有些相对弱小的国家想得到大清的庇护——通俗来说就是想要称臣的国家变多了。

多个朋友多条路,就算是附属国,稍微付出些也比在边境连接处, 邻居给你使绊子强。

所以对想要称臣的国家, 平安来者不拒, 但坚决不当冤大头, 庇护需要用用更低廉的原料价格或是其他有价值的东西来换。

对于想得到庇护的小国来说,大清提出的条件不算苛刻,用资源换保护也很公平。

就这样, 平安敛吧敛吧, 几乎把周边所有国家都收入囊中。

贸易与外交都十分顺利, 直到有一天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是唯一一条漏网之鱼,也是平安不想要的那条鱼,出海贸易时都特意让他们绕着走。

日本的使臣到了。

驿馆里几乎日日都住着从其他国家来的使臣,民间私下在做生意,官方与官方间也要做生意。

民间贸易为了争分夺秒多跑一趟,往往交易匆忙,无暇站脚,官方贸易有时则会连带着政治外交任务,来往的使臣便会住在驿馆之中。

礼部这些年接待外国使臣已经十分熟练了,能按照各国使臣的喜好安排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入宫的行程。

没想到这回去港口接法兰西使臣时,却碰到了一伙不认识的人。

没有提前报备,也没有通行许可,几艘船直愣愣的就往港口闯,差点被当成倭寇消灭了。

这些人的长相同他们无甚分别,若不是所穿衣物和发型十分不同,恐怕他们都会以为这是说的某地的方言了。

听不太懂对方在说什么,他们却能磕磕绊绊的说些汉话,礼部不敢怠慢,急忙报到平安那里。

也正巧平安有空,跟着直接去了暂时安置他们的驿馆,过去后平安一看就愣住了。

咋说呢,这衣服和电视上演的一模一样,腰上还都挎着武士刀,那一瞬间民族情感突然就上来了。

隔壁邻国见风使舵的能力叫人佩服,明朝末期因为国力衰弱而禁海时,他们顺势停止了朝贡。

现在看着大清国力逐渐强盛起来了,他们又带来了礼物,想要恢复属国,谁看了不说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

日本狼子野心,不如朝鲜虔诚,毕竟朝鲜当年早被打怕了,真要是将他们收为属国,才是自找麻烦。

平安看着便觉得糟心,想把他们晾在驿馆不搭理,又不想让他们吃白饭浪费粮食,一时间十分纠结。

看出太子似乎不太喜欢这些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使臣,礼部侍郎跟在旁边出主意,

“不如我们假托房间不够,要招待蒙古王公,把他们赶出去?”

出于与生俱来的民族情节,虽然平安也很想把他们赶出去,但怕影响了国家形象,让人以为大清有多么小气,终究还是没答应。

“那就说他们同咱们其他的属国之间有矛盾,不好调节,要考虑先来后到,无法答应他们称臣?”

这倒可以,平安连面都不想露,只想尽快把人打发走,

“你全权去办,尽快把他们送走。”

“是,”礼部侍郎拱手领命,又问道,

“那他们带来的礼物怎么办?”

“不要,”

平安撇嘴,谁稀罕他们的礼物。

“等等,”

“算了,礼物收下,要求不答应。”

送上门的东西不要白不要,平安转转眼珠,忽而勾起一个笑,

“礼物收了就要回,至于回礼,就给些珍贵但不易储存的,我看荔枝就不错……”

他两人正在商量着如何对待这些日本使臣,没想到被个没长眼色的侍卫一叫,两人所站之处被那些使臣发现了。

那领头的使臣走过来,满脸堆笑,向着平安就行了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日本使臣,参见太子殿下。”

平安恨铁不成钢的瞥了那坏事的侍卫一眼,转眼也换了一副和煦神色,

“快快请起,当不起诸位如此大礼。”

那日本使臣站起身来,视线在两人身上转了一圈,

“您这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