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8节(1 / 2)

加入书签

自该他们商量好对策之后,再来找云承才是。

可是,这事到底要怎么办?

第122章

显然, 眼下的局面让世族们很是为难。

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推出云承的目的,随着云锦绣登基称帝之后,已经宣告永远不可能达成。

然而这个时候就让他们放弃, 他们如何也不愿意。

毕竟就算是在这半壁江山之下, 那也是由他们世族说了算。可是一旦落到云锦绣的手里, 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云锦绣可不会容忍他们凌驾于皇权之上。

所以基本上江南的世族们,没有一个乐意跟云锦绣混的,谁让云锦绣这么一号人物实在不是他们所能驾驭的,也不是他们能欺负的。

可是想对付云锦绣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年他们不是已经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罪,最终也是奈何不得云锦绣半分吗!

比起他们拿不定主意,到底该怎么对付云锦绣, 云锦绣那边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准备一统天下的大业。

曹耀守于豫州, 何尝不是经营多年。况且对于晋朝, 这可是夺取曹魏江山的人, 作为曹家后人, 曹耀从来不把晋朝当回事。能让曹耀看重的是百姓。

可惜, 晋朝的人忙着争权夺利,偏偏却从来不把百姓放在心上, 以至于百姓流离失所,江山也多落于胡族之手, 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流离失所, 又有多少人尸骨无存, 死无葬身之地。

一向看不起晋朝的曹耀, 根本不可能听从晋朝的号令,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对于世族们推出来的云承表示臣服。

然而云锦绣就不一样了,云锦绣这么多年做下的事,哪一件说出来不让曹耀引以为傲。

虽然对于云锦绣竟然称帝一事,曹耀这个当人外祖的同样震惊,但是也不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想想云锦绣已经处在风口浪尖,云锦绣打下的大好江山,谁又乐意轻易拱手?

让人最好的办法也就是像云锦绣这样直接称帝,把天下握于手中,那么也不用担心将来有谁容不下她。

反正曹耀在听到云锦绣登基称帝的消息后,虽然震惊了半响,随后却是大声叫好。

至于之后云锦绣派人前来让曹耀归顺,当外祖父的人,丝毫没有犹豫,立刻答应。

不过是不是先把江南也收了呢?

既然云锦绣都已经称帝了,这种情况下,曹耀不归顺反而更好办事。

毛遂自荐前来说服曹耀的杨觉,听完曹耀的言外之意之后,立刻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果然不愧是能在晋朝手下混成一方封疆大吏的人,脑袋瓜子就是好使。

“云家郎君原就是作为傀儡,被人推出来只为了对付陛下的人。眼下陛下已经称帝,天下一统乃是众望所归,可是父女关系制衡于陛下,陛下是不能贸然出兵的,便只能有劳曹将军。”杨觉开门见山地向曹耀相请。

胡子白发却依然神清气爽的曹耀哈哈大笑道:“放心,这就算是我给我外孙女的大礼。

“于私,这么多年云承这个当父亲的没能庇护妻女,如今也不该挡了我这外孙女的路。

“于公就更不用说了,天下安宁不能寄希望于世族们,再让他们把持朝廷,这天下再无希望。”

别以为作为武将曹耀就什么都不懂,恰恰相反,该懂的曹耀比谁都更清楚。

晋朝当道,动乱不休,致使百姓名不聊生。

这其中何尝不是因为世族们的推手,因为他们不乐意看到天下太平,唯有搅得腥风血雨,他们才有机会往上爬。

有此想法的可不是只有一家,而是有无数同样的世族。

那么如果不想后续云锦绣被他们欺压的喘不过去,就该从现在开始对他们动手。

“我对那些世族没有半分好感,所以你们就不要怪我下手没个轻重。”曹耀可得有言在先,毕竟刀下无眼,有时候要是误杀了什么人,虽然不是曹耀所愿,更不许秋后算账。

“这份名单,曹将军不妨看一看。”杨觉丝毫不把曹耀的反应放在心上,反而从怀中掏出一张锦帛,大大方方递到曹耀手里。

曹耀挑了挑眉,不难看出他这心中的期待。

接过,打开,看清上面的内容时,曹耀已经两眼放光。

“这上面的人,将军大可放手去杀。留着他们,最后麻烦的只会是陛下,倒不如趁着天下大乱,该解决的趁机解决。”杨觉冷酷无比地解释,曹耀叹为观止。

显然杨觉有备而来,而这一点绝不是云锦绣能够想得到的。

这上面的都是那些企图把持朝政,祸乱天下人的世族名单,云锦绣断不可能对世族了解至此。

“此事,陛下并不知晓,而是我私下所为,但不知将军是否愿意助我一臂之力。”杨觉一看曹耀那审视的目光,落落大方的告诉曹耀,这里头的事儿云锦绣并不清楚,而是他自告奋勇要为云锦绣解决的。

“好!”虽然曹耀有些意外,但是杨觉都说了,这都是为了云锦绣好。那么曹耀这个当外祖父的人,又怎么会希望将来天下一统,这些人会成为让云锦绣不痛快的人呢?

“如此,请将军立刻出兵。”杨觉欣喜与曹耀的干脆,毕竟有曹耀配合,杨觉必能事半功倍。

“依你所见,如何出兵?”曹耀在这个时候有心考较起杨觉来,毕竟对于杨觉之聪慧,运筹帷幄,用兵如神闻名久矣的人,又怎么会不想亲眼见识一下杨觉的本事。

“将军可以随便打,会有人为将军打开城门。”可惜这并不是一个能够考较杨觉的机会。杨觉落落大方的告诉曹耀,只要他出兵,一切都会有人配合。

曹耀???

“将军怕是忘了,家父在南边。”杨觉的脸色算不上好,而提起父亲时,不难看出杨觉的不喜。

然而为了迅速一同天下,杨觉不得不让自己忍下心中的不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