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5节(1 / 2)

加入书签

他是个可怕的男人。

公爵夫人一直战战兢兢,她惧怕自己被抛弃,惧怕公爵再也不回来,不再给她钱,她变得穷困潦倒。

而这一切都随着公爵先生的死,到来了。

公爵夫人必须从城堡里搬出去,她只能回到娘家去寻求庇护。

城堡里的女仆们来来去去的替公爵夫人收拾行李。

所以公爵夫人要把她送回去时,她并不生她的气,因为她知道,这个可怜的女人连自己活下去就已经很难了,她已经没有能力再去承担另一个人的重量了。

回到金家后的一切,她一点也不愿意再去回忆。

她宁愿把那一段回忆从她的记忆中挖出去。

她能记起来的,就是当她再一次踏上轮船,回到英国的时候。

船旅比她想的要难过一点。食物不够充足,侍者总想着敲竹杠,同船的旅客问东问西,到处打听闲话。

船行结束,她回到了英国。

她通过登报找到了大小姐,成功送出了那一封重要的信。

在这之后,她本想找个地方,随便哪里,待着就可以了,直到死神到来。

但是大小姐夫妻太热情了,也太坚定了,他们几乎是不由分说的就决定要在他们的家里替她留一个房间,他们还商量着让她成为祝家三小姐来掩盖她的身份问题。

但是,她的身份其实并没有问题。

她应他们的邀请来到这个村庄。

她去见了这个教区的神父,请他帮助写信联系给她洗礼的教堂,因为她“离家多年,与至亲离散”。

给她做洗礼的教堂神父回了信,他还记得她,因为直到她回金家之前,她每年都要去那座教堂看望给她洗礼的约克神父,他就像她的另一个父亲,虽然有些冷淡,有些过于高高在上。但在她需要庇护的时候,他也愿意庇护她,哪怕仅仅只是为她提供一个身份证明,帮助她在这个村庄定居。

这个教区的神父接纳了她,愿意为她在此地的生活做担保。

大小姐松了一口气,他们夫妻真心的在为她感到高兴。

但他们很快发现,她很少吃饭,几乎不开灯,除了他们之外,她不与这座村庄里的任何一个人交往,最多每次礼拜跟神父说一句“祝您平安”。

大小姐开始坚持每天下午来拜访她,她会给她带书,会给她带吃的,保证她每周都吃掉三条面包。

在大小姐的帮助下,她重拾了读书,虽然文字在她的眼前乱跳,读起来全都枯燥的像沙子,但每当大小姐对她讲述书中的道理时,她都觉得她的声音像清泉一样悦耳动听。

她想,再过不久,她一定可以自己想读书了。

当她告诉大小姐时,她一定也会为她高兴的。

第471章 3030

祝玉燕和苏纯钧就在伦敦安顿了下来。

生活来源就是跟施无为共用一个作者名,一起翻译小说或文献。

由于作者名下是四个人,对翻译作品的来源、作者、国藉、信仰都没有任何要求,所以“德黑兰”这个译者的名字突然就成了出版社的热门作者了。

他们的收入一下子就多了起来,本来以为卖珠宝的钱很快就会消耗掉,没想到翻译收入足以支撑他们在伦敦过着相当体面的生活了。

这不得不说是一件相当意外的事。

苏纯钧蓄了一脸胡子,而祝玉燕则照着美容书教的做法,自己在家漂了头发,把发色从黑棕漂成了浅黄。

经过这一点小小的伪装,两人再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安全性大大的提高了。

不过,为了从其他译者手里抢稿件来扩大自己在出版社的话语权,能够有更多的权力去挑选稿件,扩大稿件来源,两人只能是废寝忘食,没日没夜的翻译。

苏纯钧把更好译的稿件都留给祝玉燕,自己在多年后开始重新捡起法语和德语,每天都在跟字典死磕,人看起来都更有学究气了。

生活上的种种琐事,就由苏太太来掌管。

首先,就是挑房子的事。

从决定在伦敦定居后到现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已经换了三套公寓了。

这并不是由于苏太太过于吹毛求疵,实在是伦敦是一个比她想像中更不安全的地方。

第一个公寓,看起来非常好。新装修的室内,附送全套家居,还装有新式的家用电器,有热水器和电灯,似乎没有任何缺点。

但住进去的第五天,祝玉燕才发现这间房子竟然装了许多煤气管用来照明!怪不得她觉得房子里的电灯有点太少了!

怎么用煤气管照明呢?这其实是这个时代的伟大发明,就是煤气灯。细细的煤气管遍布家中角落,从客厅到卧室,从浴室到厨房,全都有。

当你需要照明时,你就像给煤气灶打火一样打开煤气灯,再放上灯罩,煤气灯就亮了。

煤气灯的灯芯全都是煤气灶的出气孔,小小的,攒成一团,十分方便快捷。

但在祝玉燕看来这全是安全隐患!煤气泄露起火怎么办!不起火煤气泄露也是会中毒死人的!

才住了不到一周,她就火速立刻找了另一套房子,带着毫无怨言的苏先生搬家了。

第二套房子也很不错,街道是新的,附近没有贫民区,似乎也很不错。

住了不到半个月,发生了四次示威游行,平均一周两次。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