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8节(1 / 2)

加入书签

他自己还是不怎么主动的。

现在有了必须保护代玉蝉这个信念在,施无为才算是真正有了冲劲。

他必须做到最好。除了最好以外,剩下的程度都是不合格。

他只有做到最好,才能保证他和代玉蝉在英国的生活平安顺利。

买了许多东西回去,小红楼里被堆得满满的,他们四个人来回两三趟才把东西抱完。

张妈看到这么多东西,竟然肯放下收音机,走过来细细的查看,一件件的说:“这个牌子的东西你妈也有几件。”或是“这个牌子的领带我记得要六十块钱呢,这么贵就这么一条布。”

施无为不会带男仆,所以衣物都只能留给学校的女仆清洗。据代教授的经验,女仆洗衣服是看心情的,有时她们会准时洗好送来,有时却会拖一两个星期,甚至一两个学期,最后东西自然而然就不见了。

最常丢的就是袜子与领带,衬衣常常是送过去是什么样,拿回来还是什么样,好像根本没洗过。

所以,代教授说:“袜子多买一点,领带买便宜的,衬衣买花的,白色就多买几件衬衣领就好了。”

要是想让女仆及时把洗好的衣物送来,可以给钱,也可以跟她们谈恋爱。

代教授当时都没选,他选择跟当时的校霸交朋友,加入时兴的俱乐部,很快就被人记住了名字,女仆也就从来没有拖延过。

可惜这一条不适合施无为。

他悄悄对祝颜舒讲,他怀疑施无为会在学校里成为被欺负的小可怜。

代教授:“只要有一次他被人发现自己刷鞋洗衣服,那很快,整座寝室楼的衣服和鞋都会归他了。”

而且施无为还喜欢干活。

虽然公学里对园艺是很看重的,但那只限于种花,而不是种地。

代教授:“他会变成农场小子,谷仓里的汉斯这种角色,可能还会被人起外号。”

马上就要送孩子出门了,代教授开始紧张起来。

祝颜舒只好安慰他:“放轻松一点,无为看起来还是很扛揍的。”农家子弟,身板结实。

代教授:“我教过他要加入学校的博击社,这样至少没什么人会找他打架。”

祝颜舒看他都快把施无为的留学生活从入学设想到毕业后了。

第270章 内奸~

施无为端着红茶壶给每一个人都添了茶,还友好的问苏纯钧:“先生,请问您还需要别的吗?”

张妈不肯喝茶,说喝多了晚上睡不着,自己抱着黑糊糊的姜茶喝,她小声对祝玉燕说:“大头这是越来越像了啊。”

为了训练施无为,最近在小红楼里时常都是这副样子。

全英对话。

所有人都穿洋装。

吃饭都用刀叉,只有张妈可以用筷子。

成果斐然。

祝玉燕亲眼见到天才是怎么一回事了。

普通人需要时间,天才是不需要的!

不管施无为在开始之前多么不安多么忐忑,一旦开始之后,他就能迅速进入状态,并且,错误为零!

祝玉燕完全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她甚至觉得施无为一直是这么游刃有余,胸有成竹,所以才能做得这么好。

但就算如此,代教授也要求这个训练必须直到他们上船都必须要做,要做到施无为睡觉说梦话脱口而出的都必须是英语。

代玉蝉因为是私奔少女,对她的要求反而不高。她的人设就是为爱走天涯,被施无为拐回英国去的。

代教授也给她讲了很多他认识的英国女性是什么样的。

代教授:“你可以放心的就是英国传统女性也是十分保守的,哪怕是在伦敦,普通的英国少女都是很保守的。她们不参加舞会,穿着朴素的衣服,刺绣和针线活也是许多英国女性的必备功课,而且大部分的英国少女,假如家中并没有准备让她们接受教育,那她们通常是不会去上学的。”

虽然英国是发达国家,似乎比中国先进了很多,但那只是在技术革新方面,整个社会还远远没有达到与先进的技术相配的文明程度。

大部分的英国普通人民仍是农民或手工业者,生活穷困,很少有积蓄,寿命与中国百姓差不多。

代教授:“英国的贫富差距很大,阶级明显,上层与底层社会是永远不会发生交际的。”

“他们穷的是特别穷,而且几乎不会有改变阶级的机会。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受教育,也没有办法找到更好的工作。”在英国,男仆都是要上过大学的才能当,没有一定的教育水平,是不可能找到体面的工作的,只能去出卖苦力。

“不过他们的新兴阶级现在正在逐渐获得话语权,在社会中占到了越来越大的比例。”那就是律师、商人、以及小乡绅。

能让人更放心的是,代玉蝉和施无为虽然有点傻,脑子不太够用,但他们到了英国以后,新兴阶级会很容易就接纳他们的。

代教授最后能教给他们的就是:“知识是你们最强而有力的武器,学习更多的知识,你们会更容易受人尊敬,得到更大的生存空间。”他不止是对施无为这样讲,对代玉蝉也是这样叮嘱:“小蝉,现在英国女性的识字率并不高,但社会上却很欢迎女性加入工作岗位,因为他们的社会发展速度太快,高端劳动力不足,一些家境优越的女性因为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们抓住了这个机会,趁机扩大了话语权。你要保持学习的热情,用比在家乡更胜百倍的努力去学习,得到的回报绝不会辜负你付出的辛苦的。在那里不要太胆小,看到机会就大胆的上!不要畏惧发出声音,做出成绩。”

这番话给了代玉蝉很大的启发和触动。

她并不是一个格外热爱学习,对知识充满热情的人,她也没有燕燕聪明。一直以来,她从来没有在学习上有过什么野心,认为自己必定要在知识的殿堂上取得一席之地,或是达到什么成就。

她以前以为在大学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

知识确实扩充了她的大脑,可她发现她并没有真的认识到知识的作用。

代教授视知识为英国女性改变命运的法宝,而似乎英国高知女性确实因此获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握住了命运的船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