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4节(1 / 2)

加入书签

大学的学生们也不止一次推广识字班,每回都是费力不讨好,久而久之,识字班就成了一件苦差,学生们不得不去做,又收不回太大的成果。

以前也有学生提出,可以送些东西给来学习的人,比如送一块布头,或送半斗粮食,送五个鸡蛋,等等。

这样确实可以吸收很多“学生”,仿佛有效果。

但哪一个组织都不能这么白往里扔钱啊。

杨玉燕的这个办法却是最好的!

首先,技能是可以重复教的,这一批学生学会了,毕业了,下一批学生来了还能继续学这个。

其次,这些技能都很简单便宜,或是工具,或是材料,都不必花费太多。补轮胎是最需要技术的,但工具只需要置办一次就可以永远使用,还能传给子孙呢。

最后,既能开识字班,又能教人活口的技术,这是一箭双雕啊。

傅佩仙被热烈的气氛转移了注意力,忙活了一天都没想起日本学生和日本教师之事。

到了晚上,夜色已经降临,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走了。她在小红楼帮着收拾被大家弄乱的客厅,突然听到小杨同学惊喜的声音:“你来了!”

她回头一看,见是一个油头粉面的西装青年,手中提着许多礼物提袋,满面放光,双眼发亮的立定站在门前,张开双手接住扑过去的小杨同学,两人热烈的拥抱在一起,深情不必言表。

傅佩仙突然就感到有些害羞了。

杨玉蝉拉着傅佩仙走开,小声对她解释:“那是苏先生,是我妹妹的未婚夫。”

傅佩仙说:“我听说过。他们感情真好呀。”

杨玉蝉:“他们是自由恋爱,取得了我母亲的同意后给他们二人订了婚。”

自由恋爱。

傅佩仙突然知道自己放弃了什么。

她永远也没有自由恋爱获得爱情的机会了,等她嫁给表哥以后,就永远失去了爱情。

傅佩仙走到学校门口,却看到了等在学校门口的王志武,他穿着军装,宪兵都不敢来找麻烦。

“表哥。”她赶紧走过去,有些惊喜,刚才失望的心情好像消失了一点。“你来接我吗?”

王志武笑着说:“我借到了德文的学习书,去你家送给你的时候听舅母说你还没有回来就来接你了,怎么今天这么晚?我们快回家吧,舅舅和舅母都很担心你呢。”

傅佩仙很想跟他说今天在学校大家都做了什么,小杨同学出了一个多么好的主意。

王志武却不想听,打断她的话说:“回家再说吧,快走快走。”

黄包车摇摇晃晃的走着,她火热的心也渐渐冷静了下来。

好像没有什么不对。

他们并排坐在车上,手还牵在一起。

他们也是未婚夫妻,感情深厚,家人也很支持。

但对比刚才见到的小杨同学与她的未婚夫,傅佩仙发现她与表哥从来没有那么热烈的表达。

第151章 善良的代价

苏纯钧踩着夜色来到了杨二小姐的身边,只有在这里他才像一个活着的人。

他喜欢杨二小姐悦耳的声音不停的在他身边说话,他喜欢听她的生活是多么的有意义又积极,他喜欢她的一切,就像是他也在跟她一起过着这么有意义的生活一样。

在他到小红楼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看到这里的其他人。不是他们不在这间屋子里,而是他不去在意他们。

直到张妈端来了给他做的一大碗馄饨面,热腾腾的放在他面前,慈爱的把小菜和筷子摆在桌上,笑着催他:“快吃吧,瞧瞧我们二姑爷,都瘦了。一个人在家,肯定没好好吃饭。”张妈啧啧道,“我看我该去跟那马大妈说说,一个月给她开不少钱呢,家里又没别人,不必她做事,几顿饭都不会做了?金公馆怎么□□的人!”

苏纯钧破颜一笑,说道:“张妈,不怪他们,马大妈每天都做饭的,一早一晚,都给我准备的有。我是这段时间太忙了,这才累瘦了点。”

他确实瘦了些,脸上的肉都挂不住了。

杨玉燕离得近,早就看出他只怕这段日子不好过,小心翼翼的问:“是不是市长不好侍候?”

那个砸了何处长鼻梁才有苏纯钧高升的市长在她的心目中自然像个恶龙一样凶恶不讲道理,苏纯钧的职位再受重用,也是去侍候人,低声下气。她要不是担心影响他的事业,都要劝他不干这种受气的活了。

苏纯钧对她笑一笑,温柔似水:“没事,市长最近病得不轻,没空找我的麻烦。”

代教授此时也过来坐下,好奇的问:“市长病了?怎么病的?”

苏纯钧看代教授有些发福了,笑着说:“看来张妈的饭做的是好吃,您这衣裳都紧了。”

代教授赶紧夸张妈:“哎哟,我现在吃的比以前在家里住的时候还胖呢。张妈这手艺真是不得了。”

张妈笼着手站在旁边,又是高兴又要谦虚:“我那都是家常菜,教授您不嫌弃就行。快让我们二姑爷先吃吧,吃完再说话。”她轻轻推了一下苏纯钧,朝桌上的馄饨使眼色,仿佛是叫他别那么傻,先吃饱。

苏纯钧深感自己已是张妈的自家人了,排在杨二小姐后面的就是他了,这地位不得了。

感动之下,不能辜负张妈的好意,便风卷残云般将一大碗馄饨面吃得干干净净,连香油拌的小咸菜都没剩下。

吃完之后,肚中有食,浑身也升起热气来,也有力气了。

苏纯钧再手捧一杯杨二小姐亲手端来的甜水,将这段时间市长那边的乱相一一道出。

日本人伸手之后,各方也都起了反应。但对市长来说并不算好消息,反而更加焦头烂额。

上面指示不能答应日本人,但也不能惹怒日本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