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节(1 / 2)

加入书签

可是现在爸爸已经不赌了,家里的债也还完了,可他们的日子仍然没有变好。

爸爸已经不让她去上家教了,也不想送她去读女中了,他现在就想让她也跟妈妈一起去赚钱,多赚一点钱,连弟弟他都不想送去读书了,盼着他赶紧长大,也要去为家里赚钱。

她跟着妈妈来到洗衣院,签名报道以后,两人领了衣服就去洗。

她一边淘衣,妈妈一边对她说:“不要怪你爸,现在的日子不好过,治安费,卫生费、救火费月月都涨,这个月就要花八块钱,唉……”

她和妈妈洗一天衣服只赚八毛,八块就要赚十天。可是他们家还付六块房租,还要吃饭,爸爸还要坐车,还要付公摊的水费和电费,虽然电灯只有路口才有,可是每个月还是要摊五毛钱的电费。

不付也不行,房主不愁房子租不出去,要是把他们赶出去,他们就没地方住了。

吴小萍问:“我们不能回老家吗?我听祝家楼里的人说,他们有不少人都回老家去了。”

妈妈摇摇头,“不能回,好不容易才出来的。”她看着吴小萍说,“要是在老家,你十岁就该出嫁了,能给人做妻都是幸运的,多数都是被卖出去做小了。你现在还可以读书,以后还有机会找个好男人。你爸再赌,他都没卖了你,卖了我,他就是个好人。”

吴小萍洗了一上午衣服,从四点洗到中午十二点,两条胳膊都抬不起来了。

那个年轻男人烧了热水,到了中午,就从屋里拿出大饼来,提着热水挨个给洗衣的女人们倒热水喝,让她们就着热水啃大饼。

这就是他们的午饭了。

吴小萍的胳膊又酸又痛,让她想哭,她第一天来洗衣服就是哭着洗的,不是委屈,而是疼,胳膊、腰、腿,浑身上下,无一处不痛。

其他的洗衣妇们看她哭都在笑。

“别哭,别哭,过两天习惯了就不痛了。”

“头一天不习惯,多洗几天就行了。”

她一边哭,一边想,妈妈洗了好几年,她从来没在家里哭过。要不是她来洗衣服,她都不知道洗衣服竟然这么痛苦。

现在她还是会痛,可她已经能忍住不哭了。她僵硬的用胳膊指挥手,把饼和热水送到嘴边。看其他的洗衣妇也都是这样,表情有些狰狞,动作有些僵硬,可都沉默着把吃的咽下去。

吃完,她们还要继续洗。

又是一天辛苦,又赚了八毛钱。

今天她们没有吃面,但仍是偷偷省下来一毛。

吴小萍的妈妈说:“多省几天就能把你的家教钱省出来了。”

可吴小萍已经不想去读书了,她想去做事。

她抱着妈妈的胳膊走在回家的路上,忍不住说:“妈,我想去做下人,我打听过了,做下人一个月能赚十五块钱!”

吴小萍的妈妈站住了。

吴小萍怕她生气,一直不敢说,可她一直想多帮帮家里的忙:“我想让你不要这么辛苦,我想帮帮家里的忙!”

吴小萍的妈妈看着她,又疼爱又难过,“你还太小了,没关系,有爸爸妈妈呢,你不用管家里的事。”

吴小萍说:“我不小了!我可以的!”

吴小萍的妈妈还是摇了摇头:“做下人要任打任骂的,不行。”

吴小萍:“我不怕,我可以的。”

吴小萍的妈妈:“不行。你是个女孩子啊,万一出事怎么办?外面的人都太坏了,要是他们欺负了你,怎么办?”

吴小萍没有办法说服妈妈,只好暂时先放弃这个念头,可她心里觉得,家里的情况会越来越坏的,早晚有一天,他们必须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到那时,妈妈就只能同意她去找更能赚钱的工作了。

第117章 幸福与不幸

接下来的一周,吴小萍都没来上课。杨玉燕在家无所事事,对吴小萍该来没来记得太清楚了,忍不住就问杨玉蝉:“吴小萍没来啊。”

杨玉蝉最近算完了账,接手了杨玉燕的教学任务,两姐妹都不用去学校,刚好一教一学。这一教,她算是看清了杨玉燕身上所有的缺点,大大小小,能数出来上百个,她都怀疑苏纯钧和代教授到底是哪里看错了,怎么会夸她聪明?她哪里聪明了?

对这个,杨玉燕有话讲:“跟那些大字不识的人比起来,我是聪明的啊。”

杨玉蝉气得一佛升天:“你还有理了?!”

两姐妹险些上演同室操戈,多亏有张妈在场救场,逢到这时,她就把一个给使唤走,再劝剩下那个。

发生的次数太多,杨玉蝉已经修炼得道,学会怎么收拾杨玉燕了。

比如现在,她就淡定的顺着杨玉燕的话头说:“她不来肯定是有事。来,把这句念一遍,再造个句子。”

杨玉燕盯着那句“鱼带着尼斯上市场”,心知它肯定不是这个意思,但她读出来就是这个意思啊。

上有姐姐大人的目光逼视,她还有点自己的小包袱,只好硬着头皮开口:“尼斯带着鱼上市场。”

杨玉蝉冷漠的问:“是这个意思吗?”

杨玉燕马上改口:“尼斯去了鱼市场。”

这回肯定对了!

杨玉蝉冷哼一声,心知她是蒙出来的。她用手指点着句子:“你造一个。”

这就简单了,把她学过的词放上去就行了。

杨玉燕爽快的造句:“爱莎去了蛋糕市场。”

杨玉蝉:“有蛋糕市场吗?”

杨玉燕再改:“爱莎去了摘花市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