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9节(2 / 2)

加入书签

李洵想了想,道:

“如今要再分田地,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恐怕都清闲不下来。或许只能放宽些要求,从百姓中再招一些农业司的书吏,培训后作为农业司的成员,下到地方进行宣传工作。”

林德康却道:

“郡王,各司职增设容易,裁撤难,历代冗员盖因如此。臣提议,可不必额外拨人,而是将各县六曹中比较清闲的主簿全都调集到郡城来,统一由周司农令教授,考核合格后,再由他们去向当地的里正进行传授。”

“如此,他们对当地各项情况都是熟悉的,又有官威,压得住里正,里正又压得住百姓们,倒是比新去的过江龙要好。”

李洵想了想道:

“林总长说得有理,那便这么办。多做了事,这期间便可多得工钱,免得他们消极怠工。周如植,你对地方产量有所了解,给他们画一道合适的及格线,超过这道线的,可得额外奖励。若产量上还能更优秀一些,甚至可以记一功,将来若有合适的位置,将会优先考虑农事出色的主簿。”

林德康补充道:

“此事需要县令的大力支持,若有优秀者,记功也得算上县令一份,如此那些县令们才不会因为嫉贤妒能阻挠下属行事。”

李洵点头,将这个考核制度的制定交给林德康去拟定,最后再交由他审批。

见自己需要的打下手人员有了着落,周如植继续提要求道:

“光有肥地之策和种植方法也不够,还得兴修水利。臣路过各地,见水利沟渠多已荒废,百姓灌溉困难,便会很难兼顾更多田地,还请郡王早做安排,将沟渠复通,以免误了农时。”

知道李洵麾下人手有限,他又补充道,“郡王放心,复通沟渠不像是重修挖掘,耗费不了太多工时。只要官府肯重视,统一组织人手从源头进行排查检修,疏通堵塞部分就行了。”

历史上,这北疆也是有过一位有为郡守的,所以很多地方的水利设施其实是现成的,如今只需要修复。

“可,本王与林总长,会尽快召集各县令与郡守统筹此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发展好了,其他行业才能逐渐兴盛起来,领地的发展,也不会再轻易被外部卡喉咙,所以,不管有多少困难,李洵都会给周如植创造条件,让他把这地基打好。

对于李洵的回应,周如植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入仕至今,他就从未遇到过如此肯支持他的上峰,要什么给什么,有什么问题马上帮着解决,除了在农事上献计献策,他不需要去额外解决任何头疼的问题。

这差事办起来,可真是叫人心情舒畅!

若以后能一直如此,他绝对有信心让郡王治下的两郡两城都仓廪丰足,百姓再不受饥饿之苦!

第76章

肃城, 燎原与樊城的农事政策准备事宜有林相总揽,有李洵这个郡王把关,周如植自然是很放心的。

接下来, 花了十几天把河原跑了个遍,回来后又针对河原的情况, 向李洵提出了要求。

河原土地肥沃,水利灌溉条件较好,是能种植水稻的。

水稻产量比小麦要高, 在北方, 小麦的亩产量是一百斤上下,土地肥沃的,能达到一百三四十斤, 水稻一亩地却能产出两百斤。所以, 河原这边能满足水稻种植条件的水田, 自然是要全部种水稻。

但据他观察,河原这边的水稻种植方法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府, 若是再好好积肥, 注意抗虫害锄草等,亩产达到三百斤是很有可能能实现的。

而那些种植了冬大麦的土地,收获会比肃城更晚十来天,大约在五月中下旬, 收获后则可以播种一些豆类。待九月下旬收获,其后接着种大麦。

河原的土地更加肥沃, 各种作物的产量都会比肃城一带高上一些, 浪费一亩地他都觉得心疼。

所以东南与正西方向那些原本原本被北戎拿来放牧的土地都得还原成耕地。

而河原北部与西北部的那片区域, 土质与灌溉条件相对次于一些, 气温也更冷一点, 适合养马,则可继续做牧区。

他观察了一下北戎人的牧草种植方法,基本上都是随意播种,天生天长。

这样其实效率很低。

很多人都不知道,种植牧草也得讲究方法,当牧草产量提起来了,用这片土地养活郡王军中所有马匹都是绰绰有余的,根本不用占用更多的土地。

这么算下来,种水稻的方法与小麦不同,种植牧草也与种粮食不同,都得重新培训人手。

正月二十八,每个县以及郡城,都有两位主簿被召集到燎原的培训所,众人齐聚一堂,参加为期十天的农事技巧培训课。

到燎原之前,上面的意思就已经很清楚,参加完这农事培训,若能做出成绩,将来是可能会有升官机会的,因此,混日子的就别来了,若来了学不好,或者以后实务不合格,那是会被直接罢官的。

这样一道命令下来,此次来到燎原的,都是年纪不算特别大,经得起舟车劳顿,又有心往上爬的人。

能被分到北疆做主簿的,基本上都是没背景的举子甚至同进士。有县令在,就算地方上做出了些成绩,也基本上没他们什么事。

很多人往往都在主簿的位置上一直做到致仕。

对于眼下这难得的可以越过县令做出成绩的机会,众人对很珍惜。

尤其是,开训第一天,四地的实际掌控者慎郡王亲自到场了。

他亲自给他们的农事考核定下了规矩:

结业时,周司农令会出题对他们进行考试,不合格者直接罢官。

而答卷满分者,慎郡王会亲自向他们颁发优秀结业奖金,每人三两银。

等回到地方后,他们需要对各村里正进行培训,教训其所有种地知识,然后再由里正将种地知识传授给村民们。秋收后,平均亩产量不达标者,县令与主薄一起罢官。

合格者主薄与县令都可额外奖励一年的俸禄。

而优秀者的奖励则是三年俸禄,他们这些主薄还可记一次功,下次若有异地县令空缺,则优先让有功者升任。

钱财虽然丰厚让人心动,却是其次,重点是记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