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7节(2 / 2)

加入书签

虽然不太相信,他们仍旧抱着一线希望去看了这支军队带着的匪徒首级,没想到还真在其中看到了好些个他们熟悉的匪徒面孔。

一时间,整个镇的百姓奔走相告,敲锣打鼓地庆祝着这件喜事。

为了感谢这支外来军队的恩德,他们还自发组织捐献了好些粮食要送给军队做酬谢。

却被告知,慎郡王麾下军队都有严明军纪,不可扰民,更不可白拿百姓的东西。

最后,军队收下了百姓们给的粮食,却是按照当地物价留下了等额的买粮钱,叫当地百姓们无比诧异。

他们从未遇到过如此讲道理还体恤百姓的军队,在镇里休整的时候,完全不像曾经遇到过的军队那样在镇里抢东西或奸淫妇女,休整的一天一晚过去,竟是没有破坏当地任何东西。

帮他们平定了匪患,也不要任何报酬。他们主动送粮食感谢,这军队竟然还按市价给钱。

诧异之余,百姓们无比感动,深深地记住了慎郡王这个名号,并且心生向往。

因为他们还听那军队里健谈的小伙儿说起过,慎郡王治下的肃城百姓们到底过着怎样幸福的日子。

除了人头税之外,没有任何苛捐杂税,徭役还会另外给钱,有些地方甚至还每人分五亩地,只收两成租子。

留下一段美誉,这支军队又继续前往下一个城镇,扫荡着附近的匪窝。

当地县令眼见三四千军队入境,以为是哪里的农民起义,吓得屁滚尿流,后来得知是肃城的慎郡王为了肃清商道剿匪,还狗腿地亲自前来拜见,代表当地民众进行感谢。

当然,等人一走,就赶紧快马加鞭往郡城去给郡守报信了。

榆宁虽说是个上郡,却也只有四千厢军,分散于郡城与其他各地,如何敢与兵强马壮的李洵麾下军队抗衡。

再加上李洵主动派了人与他交涉,他的军队只剿匪,功劳由郡守去报,甚至可以将全部匪徒的首级都交给他。

那郡守顿时就什么意见也没有了。

见李洵麾下除了剿匪,丝毫不侵扰当地,便任由他带兵在当地来去,担心驻守城门的厢军和他麾下军队发生冲突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还特意给了他们各县以及郡城城门的通行文书。

至于更东边的这个县,通行的方式更简单,那县里的县令是个贪官,只花了两千两银子便得以在整个县畅通无阻。

听完整个过程,林德康深感欣慰。

郡王没有为了接应他就不管不顾率军强行连闯几个郡县,还一石二鸟,肃清商路的同时,在异地博得了民望,真是成长了很多啊!

手握利器又能屈能伸,稳重地扩张,假以时日成就一定不可限量!

若能看到那一天,他真是死也瞑目了。

第74章

回程的路途, 依旧是一路冰天雪地。

走走停停十多天,李洵终于带着林相一行人回到了樊城。

因为要在樊城安置伤兵,还要让带出去剿匪的四千兵马回去换防, 李洵和林相等一行人便在樊城停留了几天。

林相与林程也得以在清晨,看到了樊城士兵的晨练。

一大早, 天才微微亮,他们便被嘹亮的喊号声吵醒。披上衣服走到府中的一座阁楼往外一看,便刚好看到了跑着出城的守军队伍的尾巴。

过了大约一个多时辰, 府中已经吃过早饭的时辰, 才见这些兵又喊着号子跑着回来。

在军营外头就个个脱了衣裳,抓起地上的积雪就往彼此身上揉搓,直到搓得皮肤泛红, 这才擦干身体, 穿上衣服, 整齐列队进了军营。

那些士兵们进了军营没多久,李洵便满身风霜地回来了, 他白皙的脸被寒风吹得略微有些泛红, 头发上也被雾气给露湿了。

林相见状,有些着急:

“大冬天的怎么弄成这样,这要是风寒了可怎么办!还不快给郡王拿换洗的衣裳来!”

后头的话是对李洵的亲兵说的。

李洵见状笑着道:

“保父放心,我身体好着呢。”

说着, 却是老实地回去换衣服了。

林程拄着拐杖出来,刚好看李洵穿着一身短打, 脖子上还挂着一块汗巾往屋里走, 有些奇怪:

“郡王大早上的去哪里了?怎的这幅打扮?”

李洵向来不喜欢人贴身伺候, 他更衣的时候亲兵一般都在外面等着。

知道林相父子已经完全投靠郡王麾下, 且深得郡王看重, 闻言便答道:

“郡王早上经常和守军士兵一起晨跑,说是这样才能更好地检验他们的训练成效与执行力度。”

林相想起昨晚看到李洵书房里的灯亮了大半夜,今早又这么早起来陪士兵操练,平日里还得亲自带兵出去剿匪,心中长长一叹,这么重的担子,若是熬坏了身体可怎么办。

早上看了一出樊城守军的训练方式,林程却是满心好奇,听到这话便道:

“这种操练方式,倒是头一次见,尤其是他们回营前,还往彼此身上搓雪,这是何讲究?”

说话间,李洵已经换了衣服出来。

林程不是外人,李洵也不瞒他,一边擦头发一边解释道:

“晨跑是为了训练急行军能力和耐力。搓雪则有助于提升士兵体质,让他们更加耐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