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节(2 / 2)

加入书签

再想着他们平日里对大皇子尽心尽力,一心想辅佐他登上储位,因为他今日冲动的上折子操碎了心,大皇子竟然如此对待他们!

几个人顿时气得涨红了脸。

一个大臣抖着手,颤颤巍巍地指着他:

“好!好一个大皇子!”

其余人也都对他怒目而视,还有人放下狠话:

“郡王殿下,还望您来日不要后悔今日的决定!”

李洵完全不为所动,冷冰冰地道:

“请吧!”

几人愤怒地看了他一眼,气冲冲地走了。

解决完原主旧臣,李洵便继续去处理出行之事了。

他知道,郡王府外的这一幕,应该会传入许多人耳中。但他并不在意。

*

李洵一下朝就有条不紊地处理就封事宜,其余人却没这么淡定。

太子李玄一离开皇极殿就匆匆地去了后宫,求见皇后,一进门就屏退左右道:

“母后,您都不知道老大今天做了什么事!他竟然自请封邑去肃城,哈哈,父皇同意了!”

一向阴沉的眉眼满是兴奋与焦躁,压都压不住。

皇后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妇人,虽然保养良好,却也显了老态。

听了这话,先是一惊,紧接着修得细细的眉便皱了起来,这让她整个人的气势显得格外凌厉。

“这个李洵,他在玩什么把戏?”

“儿臣也吃不透他的心思,可父皇是真答应了,他这一走,咱们在朝堂上可就轻松多了!”

皇后到底老谋深算些,摇了摇头:

“别急着掉以轻心,在他离京前,都得时刻留意李洵那边的动静。”

李玄这才冷静些,叫人去盯着李洵那边的动向了。

三,四,五几位皇子,也都去找了自己的母妃或谋臣。

所有人都在猜测,大皇子为何会突然自请封邑去北地,所有人都不敢轻易相信,这位劲敌就这样轻易放弃了,无数双眼睛,开始紧盯着大皇子接下来在京城里的动静。

相比起其余人的惊疑不定,钟粹宫要淡定得多。

一宫之主的柔妃,是知道皇帝的圣心全在他们母子三人身上,不管其他皇子怎么蹦跶,她都无所畏惧。

六公主听说了这个消息倒是震惊了一下。

但转瞬一想,那本书中似乎也没交待大皇子势力的具体发展轨迹,只说他多么努力地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威信,一步步拉拢朝臣,后来和太子党斗得你死我活,却被她父皇坐收渔翁之利,最终兔死狗烹,被圈禁至死。

以前世的经验来看,皇子去边疆,无非是想立战功嘛。

可北方草原游牧是那么好打的吗?退一万步说,就算他真的立了战功又怎样,父皇才是稳操全局的人,他只是个棋子,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会下台一鞠躬。

想起昨日李洵对自己的无礼,六公主眼中闪过幸灾乐祸。

跳梁小丑,随便蹦跶吧,反正不管怎么蹦跶都是炮灰下场。

而她就好好嗑着瓜子,近距离观看他们的夺嫡大戏吧。

第9章

京郊禁军各大营地里,今日有无数人向上官告假,准备回家。

他们有的在京城有一个小家,有的家属却是住在营地。但无论是哪一种,想回家要么只能休沐的时候,要么就只能向上官请假。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今天兵部派人来传信,将在他们大营的中等兵里,挑选一些人填充大皇子护卫营,半个月后就将与大皇子共赴北疆的肃城就封。

百人一都的队伍里,每个都要出十个人。

这个消息让一众兵丁惊惶不已。

虽然大皇子往日里就是个风光人物,但如今却是被分封到地方了,这一去可就是一辈子。

而且肃城离边境只有一城之隔,但凡边境破防,肃城都要跟着遭殃。

北戎凶悍无比,杀人如麻,无数换防的禁军,边防兵丁与普通百姓的头颅都成了草原上的京观。

好死不如赖活着,哪怕京城再不好,他们也不想去肃城。

但这由不得他们做主,一旦上面点了他们去,他们就必须去。否则便会以违抗军令论处,直接推出去斩首示众。

每个人都生怕这倒霉差事落到自己身上,纷纷打算回去拿钱贿赂上官。

荣元站在离军帐十步开外的地方,手指不断扣着打着补丁的胳膊肘,黄瘦的脸上满是犹豫之色。

许久,他还是进去请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