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7节(1 / 2)

加入书签

“我家那疡医多厉害,你们应该也听说了,宫里御医的亲传徒弟,医术极好。”

她又给杜仲添了一笔神通。

“后一点嘛,想得有点大了,我想建立规范的就医档案,让各家药房医馆接诊时照着模板写,好叫以后有档可查——只是这条费时费力,留着以后再说。”

“先说印发册子这条,几位哥哥姐姐帮我参谋参谋,看看可行吗?去印坊雕版是不是要花很多钱?”

公孙和光一拍大腿:“那好说!找什么印坊,直接找县学!几十两银子就能办了的事儿。”

唐荼荼:“怎么说?”

“县学里边好多穷学生,都接抄书生意,抄一本书几十文,你这一张才多少字儿啊。”

唐荼荼恍然:“说得有理。”

瑞公子听了,明显意兴阑珊,有点哭笑不得的味道:“怎么想起来整治疡医了?天天对着陈疽烂疮的,下九流的营生。你想分发册子还得抛头露面,你一个女孩,怎想起来干这个?”

唐荼荼还没说什么,她还在脑子里翻找深明大义的词儿,打算诱他上套,还没捋顺舌头呢,公孙和光先恼火了。

“你可拉倒吧你,谁说女孩儿就得温顺柔婉,好嘛,就得搁家里边儿看书弹琴才叫好是吧?我最烦别人跟我说‘你干什么事儿,没个女孩儿样’!谁敢这么跟我叭叭,就我老子我也骂!”

“——和光!”

夫人席上,公孙夫人威严地唤了一声。

公孙和光一缩脖子,笑容明绽:“哎,娘!我喝高了!”

第197章

有和光不给面子的挤兑,瑞公子脸色沉了沉。十来年的交情,他也不好顶回去,只能认下自己目光短浅,坐着灌了几杯闷酒。

和光挪着椅子转了个向,和唐荼荼促膝对坐。这姑娘确实伶俐,听她说了这么几句就能抓着关节。

“你这手册不能写太长,还不能讲得太深——虽说军营里边的兵多少能认点字,可渔民、盐户不认字的为多,最好编得顺溜点,琅琅上口,不认字的也能记住。”

唐荼荼笑起来:“就是要编成顺口溜的,已经想了四五句了,剩下的等我回去再推敲推敲。”

瑞公子瑞方,心眼立马缩成了绿豆小,哼笑了声问她:“噢?写了四五句什么?你说来,我几人品品。”

顺口溜不好写,唐荼荼还没整理好,他们既问起来了,她也不忸怩,便清清嗓子,节奏鲜明地唱念道:

“酸甜咸辣别贪嘴,汗淋漓补糖盐水。

磕伤别拿炉灰抹,烧伤要拿凉水冲。

清淤除疽找大夫,身上痣别自己抠。

久坐久站是大误,栓塞随着血液走。

怀孩妇人多走动,好吃懒动易难产。

断肢飙血先抬高,绳子捆扎近心端。

诸病不决别等待,赶紧出门找大夫。

家中常备救心丸,流感季节别感冒。”

和光定定看她三秒:“……噗!”

笑抽了。

整桌人又笑得东倒西歪,这都不用瑞方公子揶揄,满桌一起嘲笑她。

“就这狗屁不通的东西,你拿去县学都找不着书生乐意给你抄,十个大子儿可不行,得加钱。”

唐荼荼脸一红,大大方方认了:“我读书少,写的打油诗就这鬼样子,正好哥哥姐姐们给我改改。”

她唱起来时,几位夫人全落了筷,折回身竖起耳朵听,听完各个也是掩着嘴笑,只当她是童言无忌,打趣唐夫人:“你家二姑娘个性好,大大方方的,只是这兴趣偏了些。”

唐夫人强笑了笑。

公孙和光拍拍桌子:“哎哎别笑了。”

她昧着良心给唐荼荼捧场:“我觉得挺好,虽然粗陋,但顺溜儿好记,只是里头好几句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唐荼荼:“看吧?这些是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你们这样见多识广的都没听过,百姓就更不知道了。虽说这些常识未必能用得着,但一旦用着了,小则减轻伤害,大则能救命。”

“像你们各家有老人的,要常备麝香保心丸、安宫牛黄丸——都没备着吧?这两样清脑静心的是老人的常用药,老人心口疼得受不了、头晕脑胀站不住的时候,先来两粒,立马能强心镇定,就能留出工夫等大夫上门。”

瑞方公子觉她无知,呵笑了声:“我们各家都有府医,从不缺丸药,用时跟大夫要就行了,手边儿备药做什么?”

唐荼荼再迟钝,也觉出他阴阳怪气了。

同样是呵笑,二殿下这么“呵”的时候,一点不招人嫌。

这瑞公子就特招人嫌。

唐荼荼扭开脸不看他,拣着另一条常识说:“‘断肢飙血’这条呢,我没写好,但这条有奇效,该是军营里边用得着的。”

“比如战场上受伤了,军医在后方,一时跟不上,那怎么办啊?要是哪个兵被敌人砍断了手臂,大出血是会要人命的,你们知道该如何救吗?要止血,可不是撒点药粉拿块包住就行。”

和光倾身问:“那该如何?”

唐荼荼起身把圆盘里的点心清走,筷尖蘸着菜汁,往盘上画画。

她一笔勾出一个五头身的小人轮廓,于心脏处轻轻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