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节(1 / 2)

加入书签

高个儿,瘦麻杆儿,穿一身体面的直裰,露出一张不常在太阳底下行走的、白到发光的脸,笑盈盈探过脑袋来。

“掌柜的说姑娘在南市上散财呢,睁着俩窟窿眼什么也认不得,两天散出去三百两银子,叫我过来盯着点。”

唐荼荼惊喜:“九两哥!”

傅九两哎一声,应了这声哥,端起一碗双雪水来喝了。

这“双雪水”名儿起得雅致,其实就是冰糖雪梨银耳汤,炖好了加点冰,店家舍不得放糖,甜味寡淡,解暑却正好。

他和唐荼荼一样节俭,连碗底的梨片都不放过,吸溜着吃了。

唐荼荼还记得他在画舫上拿一千五百两收闷包的豪迈,见状,不免多看了两眼。

她惆怅地问:“九两哥,我是不是太小家子气了?”

“恩?二姑娘怎的这么说?”傅九两侧头。

唐荼荼道:“像你们这样做大生意的,一张嘴几千两就出去了,是不是看不上我这三瓜俩枣的?空拿着七百两的进货银,还是叫我买了一堆杂货,我这也不敢买,那也拿不准的,越买越胆小,实在没魄力啊。”

“三瓜俩枣怎么了?”

傅九两笑道:“姑娘忘了我名字怎么来的了?我叫‘九两’,我做了六年的学徒,攒下九两银子,最穷的时候,恨不得一个子儿掰成两半花——魄力?手头没钱、没本事、没眼光,讲什么魄力?”

唐荼荼心里叹口气,没钱,没本事,没眼光,说的是她没错了。

傅九两忽问:“姑娘知道西市上,为什么那么多鸡零狗碎的杂货铺子么?”

他自问自答:“因为卖杂货不用动脑子,鸡零狗碎的进点货,卖出哪样算哪样,赚不了大钱,也亏不了大钱,特别小家子气,是吧——可这就是最实在的商人。”

“一户普通人家,半辈子攒上二百两的家底,敢拿出一半来开个铺面的,就已经是天大的勇气了;敢掏空全部家当、瞅准一个买卖狠狠往下砸的,都是拿着全家老小的钱在豪赌,要么倾家荡产了,要么——”

他指指东边:“在东市风光起来了,铺面大得能敞开五道门——不说京城,天底下,有多少商人有这样的魄力?”

“小心谨慎些不是错,二姑娘什么也没见过、什么都不懂,要是一上来就大手大脚、眼也不眨地花钱瞎扑腾,反倒叫我膈应得慌。左右你才多大,慢慢学呗。”

唐荼荼乍听,觉得这话有点阴阳怪气,一细想,又得到了些奇妙的安慰。

休息片刻,傅九两领着她在南市上逛。

他比华琼会带孩子——华琼是心里门儿清,却什么都不说,只笑着看荼荼走错路,看她沿着错路走到头,撞了南墙,再出声点拨她两句。

唐荼荼毫不怀疑,就算娘看出自己进的货有什么不对,也会笑眯眯地任由舅舅把她的货拉去南边,卖不出去,廉售贱卖了,等年底舅舅回来的时候,娘再告诉她“哎呀荼荼你这不对,应该如何如何”。

试错成本太大了,这是教小孩的教法,行是行,但效率太慢。唐荼荼年纪在那儿摆着,她不缺悟性,很多事情都是一点就透。

自己最缺的是信息——在南市逛了三天半,唐荼荼才意识到这一点。

她没去过南边,不清楚南边缺什么,什么东西产自哪里、成本几何、运输条件全不知道,什么样的商人会骗人,唐荼荼也瞧不出……她需要恶补很多知识。

而刘大刘二虽然总是跟着她,却和当家的一脉相承,全是“笑而不语”的套路。

唐荼荼心里没底,总是惴惴不安的。

傅九两噗地笑出来:“你跟着他俩学?刘大刘二打小儿摸着钱长大的,人家那是钱堆里炼出来的火眼金睛,不论什么东西瞅一眼,就知道能不能赚着钱!跟咱们这穷出身的不一样。”

这“咱们”,听得唐荼荼一时哭笑不得:爹爹好歹是个小官,到他嘴里,自己竟也成“穷出身”了。

可更叫她愕然的是:“刘大刘二家里很有钱?”

她跟刘大刘二相处过好几回了,只觉得这对兄弟不太像奴才,伺候人就不说了,连奉承主子、说两句客气话也是不会的。性格特洒脱,在华琼跟前也一点不拘谨。

傅九两:“那可不,刘家以前也是西市上的大户。”

唐荼荼:“那他们……怎么来替我娘做事了?”

傅九两道:“抄家了。四五年前的案子了,那年刘家家主杀了几个宫市采办,后又藏匿尸首、瞒而不报,惊动了大理寺查案,最后满门编入奴籍,家业就散了。”

所谓“宫市采办”,是负责宫廷采买的宦官,这些宦官拿着采办使钱到了市场上,往往会欺上瞒下,对上边高高报账,对商户狠狠压价,抠出来的银子富了自己腰包。这些宦官态度又趾高气昂,常常会与商户起冲突。

唐荼荼心忖:要只是起了冲突还好说,刘家竟是杀人藏尸,难怪被抄家了。

而犯了事沦为罪民的,都是要发配做苦役的,偌大的京城,多的是需要修的路桥、需要垦的荒田。

唐荼荼愣愣地想:娘竟然是把这样的人收为己用了么……

她心里一动,又问:“那叶三峰叶先生,九两哥你认得么?”

“叶家啊,叶家就惨了,跟正德二十八年的塞王谋逆案沾了点边,判了个满门抄斩,没活下来几个,活下来的都是有人作保的。”

满门抄斩……唐荼荼直听得头皮发麻。

傅九两年纪轻,今年才二十有三,事发那年,还只是古玩市场上一个被师傅磋磨的苦命孩子,他提起谋逆大案来,有种事不关己的冷漠。

他讲得漫不经心,唐荼荼却全记进心里了,心说:娘身边怎么招揽了一群获罪的罪民?刘大刘二、叶先生,再加上傅九两——这个早年爹娘就全死在洪水里的小哥,全是孤苦无依的苦命人。

大街上不好细问,可她眼神闪烁,傅九两人精,只消一眼就知道她在想什么。

“掌柜的贼着呢,华家可不止我们这几个,多的是我们这样茕茕孑立的孤寡人,商队里头也有不少罪奴身份的年轻汉子。大伙都只盼着有个安稳的地方收留,上边有个屋檐遮风挡雨,将就算是有个家罢。”

傅九两长呼口气:“嗐,当个孙子拼命给掌柜的挣钱罢。”

唐荼荼默默瞅他一眼,虽然瞧傅九两还是一脸清闲的笑,她却不敢说话了,因为一时分不清:她娘买这一群罪民,到底是因为发了善心,还是什么选人用人的学问。

好在傅九两也岔开了话:“姑娘赶紧挑货,再不挑,集市都要收摊了。”

唐荼荼抬脚上前,又从城头开始把商货都看了一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