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节(1 / 2)

加入书签

只是私底下,她总是会在每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求一求徐会计。

她十五岁了,求了徐会计九年了,徐会计一次也没松口过,甚至连教她学字的心都没起过。

亏村里人还夸奖他是柳树沟最有文化的人呢。对于读书认字这件事,徐满秋早就不抱希望了。

“算了吧,我奶说了,我是榆木脑子,学不会的,到时候丢人。”徐满秋垂下头,两只手指搅在一起。

她怕她像徐老婆子说的一样笨,在江又桃她们面前丢脸,她怕她一笨,江又桃跟顾念薇就不跟她玩了。

江又桃握住徐满秋的手:“怎么会呢,我们秋儿一看就很聪明,怎么会是榆木脑袋呢,肯定是你奶瞎说。来,我教你认简单的字。”

江又桃的手暖暖的,声音柔柔的,让徐满秋升不起一丝一毫要拒绝的念头。

顾念薇也说:“对,秋儿你肯定能学会,退一万步说,学不会也没关系,一次学不会就多学几次。你看徐宝珠不也总考试不及格吗?她都不丢人你怕啥?”

顾念薇的鼓励让徐满秋心里生起了一丝丝的信心来。

徐宝珠确实经常不及格,她从来没为自己读书不好感觉到丢人过!她都不怕,自己为什么不行?

江又桃翻开一片空白的笔记本,一笔一划的写上徐满秋的名字:“吶,这是你的名字,这是徐,这是满,这是秋。”

徐满秋死死地盯着那三个字,仿佛要把她们刻进自己的脑海里。

徐满秋知道自己的名字所代表的意思,但在这一刻,她却觉得自己的名字写出来,美极了。

顾念薇回房间多拿了一支铅笔一个本子来:“来,跟你桃桃姐一起学。”

徐满秋到底是抵不过学习认字的诱惑,跟着江又桃一笔一划的写了起来。

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声,三人在屋里学得格外热忱。

这场雨一下就下了两个小时,雨停了,徐满秋才恋恋不舍的离开。她先去山洞外头装了点粪才回去。

不出意外的,她从一进门就被骂,她三叔家的徐连辉正是爱学大人的时候,听到徐老婆子骂她是扫把星,是小贱蹄子,他就跟着学,徐满秋毫不在意。

她已经学会了不去在意。

她回来晚了,晚饭没有她的份,但她一点也不饿,回来前,薇薇姐给了她两个馒头,桃桃姐给了她一个带盖的杯子,她一边吃一边喝,已经吃饱了。那个杯子她没拿回来,放在山洞里。

那个山洞,放满了她所有的重要物品。

徐宝珠见到徐满秋回来了,特别不高兴,跑到她面前来:“满秋你去哪儿了?害我找了你好久,赶紧跟我进来,我买了一套小衣服不好穿,你快去换了穿上。”

……

徐满秋走了没多久后,江又桃跟顾念薇开始吃饭,还没吃饱,赵永兰就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

“别吃了别吃了,快快快,我们去徐家,打起来了,打起来了。”

第048章

徐满秋走了没多久后,江又桃跟顾念薇开始吃饭,还没吃饱,赵永兰就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

“别吃了别吃了,快快快,我们去徐家,打起来了,打起来了。”

“哪个徐家?”柳树沟姓徐的人家还不少呢。

“就那个福星徐宝珠家。”赵永兰这话一出,江又桃跟顾念薇也坐不住了,站起来就跟着赵永兰跑。

在娱乐匮乏的年代,有点热闹可以看,李云英她们都穿上外套往出走。

往徐会计家那边去的时候路上遇上了不少人,大家互相对视,都是去看热闹的。江又桃跟顾念薇怕徐满秋吃亏,走得很快。

她们跟徐大嘴蒋四婶张二婶三人在徐家附近相遇。

见到江又桃,她们蹭了上来:“油桃啊,这又好几天没见了哈。”

自打不去扒麻杆以后,江又桃就没跟徐大嘴她们见过了,毕竟她们都还是家庭主妇,是要挣工分的。

“这几天我们都没咋出门。”江又桃道。

徐大嘴凑近江又桃,小声地问江又桃:“桃儿啊,你学习咋样啊?我们家刘小燕跟小强天天考倒数,这不是听说今年县城招工会从初中生里招么,要看成绩的,婶子就想着能不能请你帮忙补补课,我们不白让你帮忙,钱这玩意儿给了怕人家说,我们给你粮食。”

徐大嘴不咋重男轻女,在她家孙子孙女都一样的,她大孙女跟大孙子分别是老大媳妇儿跟老二媳妇儿生的,一个年头,一个年尾,上学也一起上,现在都是初二的学生,再往上就是读高中了。

他们家是不打算供的了,学习成绩不好,读高中也是浪费钱,但要是真的能参加县城里的招工考试,别管成不成,总归是个出路。

提前花费点粮食给他们找个补课的老师就当是提前投资了。

江又桃跟顾念薇对视一眼:“婶儿你让他们明天白天来就行,正好我们也闲着无聊,最近也在读书呢。”

蒋四婶跟张二婶她们家的孙子也跟徐婶家的差不多大,但她们显然没有要让他们也去参加县城工厂考试的打算。

自家人懂自家人,她们家那几个猴儿似的孩子,人家都去上课,他们偏偏要跑到河套里玩,连哪天考试都不清楚,学了好几年了,恐怕连10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算,送去补课也是丢人现眼,浪费粮食,索性就不提了。

好歹给自己留点体面。

对徐大嘴跟江又桃说的事儿不置一词。

江又桃问徐大嘴:“婶儿,你说的那个招工,消息准确不?”

“那咋不真呢?我娘家侄女儿就嫁在县城,她男人是国营饭店的,消息准确着呢。”

李云英在徐大嘴边上激动不已:“徐婶儿,我们知青能参加不?”

李云英她们这些知青下乡很多年了,但因为消息不畅通,每次县城里的统招都参加不了,公社里仅有的几个名额也极少能轮上他们,公社里的人都不够分的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