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4节(1 / 2)

加入书签

情况比年初他看到的更疯狂了,房价飙升得更厉害。

简直有点‘天欲令其亡,必先使其亡’的意味了。

他作为旁观者反正是看得有些心惊。

现在美国喊的口号就是‘金融创新’、‘万众炒房’。

前任总统在任后期,就有把中产阶级队伍扩展到低收入阶层的愿景。

再加上现任总统‘家家有房产’的新政,坚持说‘有恒产者有恒心,给穷人一个家’。

贷款政策这十来年都非常的宽松。

部分没房、没积蓄的美国家庭都通过零首付或者低首付,一夜之间成为了有产者。

房价因此大涨,

又拉动了各行各业大涨。各行各业的大涨,再推动房价上涨。

但这样的上涨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早晚要垮塌。

傅宸看过他在美国找的给他提供消息的那些人传过来的图文并茂的邮件,愈发觉得美国房地产暴雷怕是已经迫在眉睫了。

那么国内受的影响会有多大呢?

他置办房地产主要是集中在99年——2002年。

那会儿到现在,至少都已经翻倍了。

应该不至于腰斩这么惨烈。但会不会一跌跌好几年呢?

就像9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香港,到前年才止跌回升呢。而且远没有涨到97年的峰值。

那香港地产这次还会不会受影响?感觉泡沫去得很多了。

而且香港那几大家族把持着房地产业,也不会容许再来一次。

那他要不要把资产转移到香港的房地产业去避险或者就卖掉了持币?

然后再一想,傅宸忍不住苦笑,他现在大都是负债。

他现在的净资产就是美国股市还没有质押的价值三千万的股份,以及压在建材上的将近一亿的货款。

哦,还有香港的房子已经还贷的部分。因为香港的银行不肯给他办二抵,也是因为这几年香港房产跌得太厉害了。

秦歌在房间接她妈妈的电话。明天清明了,她妈一时感慨便又给她打了电话。

“嗯,清明我不回去,学校要上课。而且8号王明远在北京的四合院进册,要去吃酒。”

陈老师笑,“瞧你这个作息,真把自己当京大的学生了?”

秦歌也笑了一下,“光华管理学院的师生可能都习惯我的存在了。挺好的,这样只要我上了线,去复试还是比别人多了个脸熟的优势的。”

陈老师道:“这倒也是啊。对了,四合院是不是很贵?”

“是啊,王明远刚买的,500多个平方,空的,到能住进去要花2500万。”

“比起汤臣一品也不算太贵。”

秦歌失笑,“那是,一半都不到。”

感觉她妈被汤臣一品震住了之后,就跟打了疫苗似的。对其它的豪宅价格完全免疫了。

她挂断电话走过去,正好看到傅宸在苦笑。

“怎么了?”

傅宸把笔记本电脑转向她,“我刚在考虑要不要把内地的房地产资产转移到香港避险。然后仔细一想,我现在哪来的资产?”!

第315章

秦歌现在也不是金融小白了,看过邮件她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美国政府的人不会看不出来弊端啊。怎么还不赶紧想法子?”

“肯定在想了。但资本主义市场的规律,不是用政策能硬给它扳过来的。不然,也就不会有十年一次的经济危机了。”

那倒是!

傅宸继续道:“而且美国有美元啊,它可以放水多印钞票就把危机转嫁到其他国家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的美元霸权,这种时候就很有用了。”

秦歌道:“所以你要赶着把房地产先赎回来再卖掉么?那些地段卖出去了,可就买不回来了。”

傅宸真的要赎的话,也不是完全没办法。

毕竟他当初买入价不高,欠银行的贷款也相对不多。

就拿四合院来说,840多平方,2000万买到手的。

再质押2000的股票就赎出来了。

但要转手卖出去,回款4500万应该不成问题。

这4500万,再拿1200万去赎温泉别墅,1000万去赎上海的大平层。

还能剩下2300万把深圳的半山海景别墅也赎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