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节(1 / 2)

加入书签

私奔之时,文君十七,相如二十一岁。

后来,司马相如一曲《子虚赋》,让汉武帝发出了‘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的感慨。

后来得知赋的作者正是自己同时代的人,宣司马相如入朝为官。

相如既有才华,为官处事也值得称道,自然是飞黄腾达、圣恩眷顾。

这自然与他那个大姐夫是两样人。

他大姐夫,老头子淘神费力把人送去世界一流名校镀金,人家都能因为学习压力巨大中途而废。烂泥扶不上墙!

幸亏阿珩没随了他。不然大姐岂不是半点都不值?

秦歌点头,司马相如之才毋庸置疑。

汉朝文人,鲁迅给的评价是‘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西汉两司马,是和汉武大帝的文治武功一起千古流传的。

他老人家毒舌如斯,能认可的人凤毛麟角啊。

司马相如如果没有功成名就,《凤求凰》就不可能是佳话。所以事业才是最关键的。

不过,“司马相如终究是让卓文君伤心了。”

他高官厚禄后,卓文君也年老色衰了。于是在茂陵蓄养起了美女。

不然也不会有后来卓文君写的《白头吟》。

里头最有名的两句是‘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

还有她的《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谢,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忘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最后是卓文君展现的才打动了司马相如,让他念及旧情,赶回向文君道歉,没有休妻另娶。

千古流传的凤求凰佳话,往往只有前面半截。这里是靠这则佳话拉动经济的旅游景点,自然更不会有后面半截。

秦歌想到史书记载一时有些郁闷。

“你说卓文君最后后悔没有?我觉得她悔了,不然她不会说‘巴不得,下一世,你做女来我为男’。”

傅宸心道:喔豁,来错地方了!

这要是个不知道后续的姑娘,看着石碑上的《凤求凰》肯定大呼‘有情人终成眷属’。

他伸手揽住秦歌肩膀,一本正经又不无担忧地道:“有朝一日,我要是年老色衰了,你不会变心吧?”

秦歌失笑,“不好说。”

吴师傅嘴不至于那么快,就接人那几分钟就什么都说了吧。

嗯,他这

个人那么臭屁,而且一向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肯定是误打误撞问的。

不过她回想了一下,好像真的是第一面猝不及防之下就被惊艳到了。

傅宸伸手挠她颈窝的痒痒肉,“给你个机会,重新组织下语言。”

秦歌最怕痒痒了,哇哇大叫,“住手——”

傅宸赶紧收回了手,这声音太特么撩人了!这是自己找罪受。

他重新揽住人走出去,“锦水汤汤,这锦水不会就是锦江吧?”

“就是啊,他们夫妻在蓉城很多遗迹的。譬如琴台故径,就如今的琴台路,那路口不是还有一辆汉式的马车么。那儿应该就是他们家的旧址。还有城北的驷马桥,就是因为司马相如在桥廊上大书立誓而得名的。蓉城西去长安,一定要从驷马桥经过。司马相如第一次西去求取前程,虽然闯出了些名头但也有限。他从长安回来经过驷马桥就发下了誓言:大丈夫不乘驷马车,不复过此桥。”

“什么是驷马车?”傅宸问道。

“古代的车马都是有规制的:天子六乘,是一车套六马。而驷马车就是一车套四马,是贵族才能乘坐的。后来《子虚赋》打动了汉武帝,果然是派出驷马车来接的司马相如再赴长安。而且他去了长安,立即又洋洋洒洒给武帝写了一篇《上林赋》,更在《子虚赋》之上。”

傅宸点点头,“我记得初中的历史书上说汉初百废待兴,汉高祖出门都找不到六匹没有杂色的马来拉车。原来天子车驾就是得六匹马拉的。”

秦歌笑,“是啊,连天子的排面都凑不齐了,是够穷的。”

他们进来得晚,游逛了没多久就差不多要到闭门谢客的时候了。

逛了一圈出去,两人坐上外面河中的竹筏顺流而下到一户民宿院落吃河鲜。

当地政府的规定,所有游客乘坐竹筏都必须穿救生衣。

傅宸很快穿好,但是看秦歌穿得却是松松垮垮的。她努力把系带系紧,但还是松得很。

这要是真的落水遇到激流,估计直接就冲掉了。

傅宸忍住笑问船工,“有儿童款的么?”

“有的,大号童装。”船工点头,另拿了一件小的出来。

秦歌脱下之前那件,重新换上。这回合适了!!

第138章

傅宸贴在她耳边小声道:“你不是给自己吃了那么多肉么?”

“骨骼小不行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