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节(1 / 2)

加入书签

吴婕细思之后,却察觉不对:“水流湍急,越来越高,翡翠园地势低洼,如何能躲避这些洪水?”

传旨的太监严厉地说道:“这是皇后娘娘的旨意,宫中上下全部去翡翠园集合,请贵嫔赶紧动身吧。”

见吴婕面色阴沉,不为所动,太监又连忙补充道:“如今城墙破裂,那些蛮人要杀进来了,宫中不是久留之地,翡翠园靠近宫城西门,皇后娘娘是想带着诸位主子赶紧撤离呢。”

吴婕这才恍然大悟,回道:“本宫这就收拾细软过去,公公自便吧。”

传旨太监两眼放光,催促道:“娘娘别收拾什么东西了,如今情势紧迫,赶紧上路吧。各处都有人传讯,我留下给娘娘带路,这黑灯瞎火的……”

吴婕垂下视线,顺从道:“既然如此,我们这就出发。”

宫中的婢仆都习惯了遵循主子的命令,如今有了皇后娘娘的旨意,自然有了主心骨,所有人迅速收拾东西,离开了碧霄宫。

众人一路往西,三三两两走在御花园的宫道上。

路上果然见到不少宫妃都带着奴仆往西边走,看来翡翠园集合的旨意已经传到了各宫主位耳中。

耽搁的时间里,水流越来越高,已经没过脚踝了,冰冷刺骨,再加上凛冽的寒风,飘摇的雨丝,路上极难行走。很快有些腿脚便利的奴才就跑到了前面,体弱的小宫女落在后头。

逃难的人群也顾不得什么主子奴才了,各展神通,往翡翠园跑去。

就在这情势危急的当口,吴婕却一脚踩空,扭伤了脚,速度顿时慢下来。

后面传讯太监急得慌,眼睁睁看着吴婕越走越慢,身边宫人都跑到了前面,不住地催促。

吴婕无奈道:“马上就要到翡翠园了,本宫走不动路,不如公公先去前头叫几个人过来帮忙搀扶一下。”

传讯的太监想了想,只好遵循了吩咐。

眼瞅着他走远了,四周无人,吴婕立刻站起来,吩咐赤蕊道:“咱们快走,去长秋阁,那里地势高。”

赤蕊一愣,这才发现吴婕所谓的扭伤只是做戏。“娘娘,之前传旨的太监不是说……”

“这里地势偏高,水流都已经快要没到小腿了,翡翠园那边地势低洼,只怕数倍于此地,根本无法停留。而且水流湍急,行走越来越难,不如先就近找一处高低躲避。”吴婕冷静的说着。一边提起裙裾,飞快的翻过回廊,往北边跑去。

赤蕊跟上她的脚步,犹豫问道:“可是万一蛮人杀入宫中?”

“城内还有数万禁军精锐呢,就算他们不敌,城外各地勤王保驾的队伍想必也得了消息,真被这些蛮人杀入宫中,也不可能长时间占据下来。咱们在长秋阁找地方藏好,总能熬到云开雾散的时候。”

她压根儿就不相信凤仪宫会那么好心,带着所有宫人一起离开。所以她是绝对不会往翡翠园送死的。

只是头疼,陈皎这家伙跑去了哪里,这几天都神出鬼没。否则何必跟那个传旨的小太监虚与委蛇。

一路往北,两人很快抵达了长秋阁。这里果然地势高,碧霄宫已经淹到膝盖了,这里的地面还不见水渍。

两人进了宫内,看守的几个扫洒仆役早跑掉了。吴婕轻车熟路到了后面的阁楼上,寻了个房间安顿下来。

房间里格外幽静,更衬得外面轰隆隆的巨响震动心神。

吴婕侧耳聆听着,想必是又有城墙坍塌了吧,这么巨大的水流冲刷,也许北城墙会完全塌陷呢。之后那些蛮人从破烂的城墙杀入……

赤蕊咽了口唾沫,怎么会这个样子?听闻大魏的铁骑天下无敌,南陈的一代英主天康帝都被打得连连败退,可是……自己跟着主人来到北地不过短短一年,堂堂大魏,竟然连京城都被攻破了,简直难以置信。

“难不成这狄族的蛮人比大魏还厉害?”赤蕊喃喃说着。

吴婕慨叹:“若论骑兵素质,双方可能在伯仲之间吧,大魏的装备精悍,久经训练,而狄族,那是塞外的部族,从小在马背上生活,而且蛮人生活环境困苦,为了一点儿布帛财物就可以性命相拼,骑兵拼杀起来,都悍不畏死,比大魏的士兵更难缠。”

“那郡主您说,会不会……”赤蕊满脸忐忑。

“放心吧,就算京城的禁军抵挡不住,还有外围的地方兵马,再远处,还有高大将军的西北军呢。”说到最后一句,吴婕的嘴角溢出一抹冷笑。

赤蕊低着头,安慰着自己:“还有皇上率领的兵马来着,听说了京城的消息,一定会立刻返回的。”

话没说完,却听见对面传来吴婕一声笑。

“皇上的兵马,只怕没什么指望了。”在赤蕊诧异的目光中,吴婕低声说了一句。

之前这些蛮族骑兵突兀地出现在京城外面,就让她百思不得其解,而水淹城墙之法,她特意提醒了高皇后,却没有丝毫用处,再加上高皇后下令让全部宫人去翡翠园集合,要带着众人突围离开。

都让吴婕不得不往那个方向揣测。

菱北高家,与这帮城外的蛮人有勾结,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一出乱局的策划人。她可不相信那些蛮夷之辈有这个将泾河改道的智慧和能耐。而且如此大军悄无声息出现在城外也令人诧异,大魏的京城虽然靠近北部边关,也有几百里地呢。有盘踞北方的高家襄助,一切都能解释的通了。

高家想要谋反?

这个推测结果简直让吴婕难以相信。

上辈子,菱北高氏可是大魏朝野忠心的标杆,高大将军历三代君王,守卫西北战功赫赫,高家三个儿子都战死疆场,至今只余高子墨一个独苗。

朝廷对高家的待遇也极为优厚,高大将军本人身上荣耀无数,世袭的一等公,一品大将军,当朝右丞相,在西北开府建衙,连高子墨这个世子,从出生起就有神策将军的三品官衔,女儿更是母仪天下。

驻扎西北多年,高家甚至隐约有西北王的称号。毕竟从章和帝起,西北四五个郡的赋税收益,都直接划拨给西北军中,到如今,连官职任免,都要经过西北将军府了。

记得高檀宇此人是两年之后病逝的,基本上跟洪鹤亭一前一后。

元璟为了哀悼大将军之死,罢朝三日,命百官同哀,全部写祭文。大将军棺椁返回京城,他亲自带着百官迎出城外十几里,皇恩浩荡之处,还在半年之前的洪丞相葬礼之上。

因为高氏的直系子嗣全部身亡,在高皇后同意下,过继了一个旁系孩童,继承豫国公的爵位。

那孩子三四岁大,高皇后经常召他入宫陪伴。元璟也时常赏赐,几乎位比皇子了。

西北军中留下的将领,元璟也多有重用提拔,很多都成了他麾下大将,在征伐南陈的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

吴婕自认重活了一辈子,不可能强大到影响到高大将军的想法。

所以这件事只有一个解释。高大将军早就想要谋反了。只是上辈子,没来得及动手,他老人家就驾鹤西去了。而这一世不知为何,他谋反的速度大幅度提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