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节(1 / 2)

加入书签

听到太后身边的女官宣平身,才起身。

这是吴婕这辈子第一次见到洪太后。

洪太后才不过四十出头的年纪,容貌依然能看出少女时候的艳丽娇嫩来,跟洪淑妃有三四分像,却比洪淑妃更多了一种成熟的风韵。

只是脸色带着一种苍白,精神看着也不好。

她还是先帝贵妃的时候,就有心口痛的毛病,先帝也极为怜惜她。这两年当了太后,更加孱弱,病情时好时坏。

吴婕知道,再过一年多,这位太后就要病逝了。

她的病逝,是洪家衰败的开始。

曾经显赫无比,在朝中掌握风云的洪氏一族,在吴婕身亡的那年,已经彻底离开了权利中枢。

洪家如今的族长是太后的兄长,左丞相洪鹤亭,不仅朝中掌控大权,而且身为当世大儒,桃李满天下,素有洪半朝的美誉,便是说朝中近半的文臣,都是出自他的门下。

几个儿子也个个争气,朝中担任要职,甚至因为洪崇月入了西羽卫,在武将中也有了不小的声望。

再加上皇帝是洪家亲外甥,眼看着洪家的富贵再延续个二三十年没问题。谁知道就在一年多以后,洪太后急病身亡,连带着洪淑妃因为侍奉太后过于劳累,也不久病逝。同年底,洪崇月又在南陈的战场上战死。

洪鹤亭心痛爱子爱女和妹妹相继离世,忧思成疾,身体每况愈下,两三年之后也病逝了。

没有了洪鹤亭这个顶梁柱,洪家名声虽然清贵依旧,却不复往昔权倾天下的荣光。不过只是有元璟在,也不至于太狼狈就是了。

现在回想起来,洪家的衰落,未尝没有那个人背后推波助澜的缘故。

他少年继位,野心勃勃,从来不肯受制于人的。如何能受得了这些老臣凭借资历指手画脚。只是其中动了多少手脚,就不是吴婕能揣测的了。

第43章 长秋阁

对着上前跪拜的妃嫔, 太后总算略提振起精神,

看到了吴婕和陆娉婷, 笑道“这就是皇上新纳的两位贵嫔上来让哀家看看。”

吴婕和陆娉婷连忙上前拜见。

洪太后仔细打量二人,笑道“看着倒像是两姐妹一般,好容色。”然后又说了两句好好服侍皇帝云云的场面话, 命女官一人赏了一套珍珠头面。

吴婕二人退下, 洪太后目光又转向高皇后,“前一阵子皇帝来哀家面前,说起今年的选秀要停了,推到明年再说, 皇后知晓此事吗”

高皇后沉着脸色, 低头道“皇上是跟臣妾提过一两句。”

“宫中如今子嗣艰难, 四海安定, 正该择选良家女子,充实掖庭,为皇家开枝散叶, 皇后素来有贤良的名声, 既然早就知道, 为何不劝谏皇上, 难道不知内中轻重吗”

听到太后开始训斥皇后,众妃嫔齐齐低头, 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的。

高皇后蹙起眉头, 她很明白, 刚才如果自己回答不知道的话, 那么太后肯定会训斥,怎么伺候的皇上的,这样的大事也不提前询问一声,可见对选秀毫不关心

一个人看谁不顺眼的时候,她干任何事情,都是费力不讨好。

在洪太后的眼中,皇后的宝座就应该是她的好侄女的,自己这个外来人自然是怎么看都不顺眼。

自从因为侍奉太后过于劳累,导致小产之后,高皇后对太后就有了心结。本来她出身菱北高氏,据有天下雄兵,并不逊于洪氏一族,不必非得看谁的脸色过日子。

如今的她对洪太后早没了之前的恭敬,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淡疏离的恨意。对太后的指责,她温声道“母后教训的是,臣妾以后记下了。”

反正她是先帝亲自赐婚的皇后,谁也动摇不了这个地位。

对高皇后近似于滚刀肉的行为,洪太后冷哼了一声,“既然知晓错误,此事就交由你了。务必要劝得皇上改变主意。”

“臣妾也曾经尽力劝了,只是皇上说今年已有两人入宫,不必再选。皇上固执,非臣妾所能置喙。不如请母后教导皇上,督促回心转意。”

洪太后脸色阴沉沉的“皇后这是不愿劝了”

“非不愿也,实在臣妾无能为力。”

两人一来一往扯皮。诸妃嫔听着都心中快活,今年不必选秀,就是不必进碍眼的新人了,大家自然都高兴起来,只是太后还在上面坐着,不敢喜形于色罢了。

说了片刻,话题陷入僵局。还是李充容有眼色,站出来打圆场。

洪淑妃也趁机凑到洪太后身边,插科打诨说了两句。

总算将洪太后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殿中众人也算松了一口气。

闲话片刻,一个宫女端着银盘过来。是洪太后之前求来的签文解释完毕。

洪太后亲自拿起了银盘上的白绢,打开细看。

没看两眼,洪太后突然脸色变了,怒喝道“这是谁解的文签怎么”

说到半截,她突然又停了下来,眉宇间深思凝重。

众妃嫔都诧异莫名,难道太后求了个下下签不成崇圣寺的人不可能这么没眼色吧。

洪淑妃不禁起身“发生何事姑母您求的不是上好的吉祥签吗”

洪太后眸光凝重,沉声道“是哀家的签文有些少见,你们都下去吧。人太多吵闹得慌。”

高皇后便带着众人起身告退。

洪淑妃还想要留下来,但看着太后凝重的脸色,也不敢多说什么了。

离开之前,吴婕偷眼瞧着,不同于刚才跟高皇后扯皮时候的怒火,此时洪太后脸上浮现的,是一种莫名的惊惧。

她走在最后,听到后面传来女官压低的解释声,“神润大师说是如此解释,吉外带墙,围三缺一,应该是周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