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节(2 / 2)

加入书签

台下人都不说话。

连陈沙也在安静的听着这疑似与神州世界也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天地辛密。

张道玄从头开始说起:

“我辈修士,修行从练气开始感悟天地,一开始引入体内的气息,是为‘后天之气’,伴随着感悟天地气机的境界高深,逐渐的可以将后天反先天,于是就有了后天九层和下中上三重的境界区别。”

“如今天地气机逐渐稀少,修士们连在体内凝聚后天之气都做不到,又如何能再度踏入更高的先天级数,遑论破碎天地,成就金刚飞升而去,唉……”

张道玄道:“我与好友苦思良久,都觉得要想改变这个困局,不让天下修士的前路断绝,便只有一个办法。”

“人力不能胜天,我们便顺应天地自然来改变自己,这才是破局之道。”

“既然修士按照以往的修行法门修炼,用尽苦功,也无法纳气,便只能再继续提升修士们吐纳气机的能力!”

听起来像是天地环境在内卷,逼得修士不得已也要作出改变,跟着卷。

陈沙没有急着开口,而是等张道玄慢慢将故事说完。

张道玄回忆往事,道:

“一开始我与好友观念一致,我创《玉皇楼》,他创《大黄庭》,前期的两门功法的理念都没有不同。”

陈沙听到这里脑子嗡的一下。

《大黄庭》是一个叫做陈扶摇的人创出来的?

不是他道一门的初代祖师创造的吗?

陈沙心里一动:

“这就说得通了,既然他们都是创造武功的人,证明这两门一品武经在这里现世不到几十年时间,他见到我这么一位大黄庭修炼到大宗师巅峰的青年,必然只会以为我是陈扶摇的徒弟。”

他念头至此,好奇起来,问道:

“真人口中的大黄庭和玉皇楼的某些理念很相似,是指……”

关于玉皇宗的镇派武功,他也有所耳闻,并不觉得跟自家的大黄庭有什么相同之处。

张道玄说:

“你修炼的是大黄庭,我不必问你你也知道,我只跟你说说玉皇楼。”

陈沙知道一些玉皇宗的功法特色,但此时既然在这位创功者面前,何必班门弄斧:

“洗耳恭听。”

张道玄微微一笑:“玉皇楼共十二层,又叫‘十二重楼’,你是我道家一脉,当知道‘十二重楼’的金丹术语指的是什么部位?”

陈沙思索着道:“丹经云,人之喉管有十二节,谓之十二重楼。”

“不错。”张道玄微笑道:“十二重楼正是人的喉管,喉管如龙,故称喉咙。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世人呼吸纳气,皆靠十二重楼,也就是喉咙这个部位。”

“老夫认为,只要把十二重楼的‘纳气’能力增强,即便是在末法时代,天地气机微弱之际,仍可继续修行。”

“《玉皇楼》便是基于此等理念创出,一身功夫都在十二重楼上,功夫每上一层楼,喉管便玉一分,吐纳天地气机的速度也跟着快一分,教人即便是在末法时期,也能正常的从后天九层,修炼到先天三重,过完十二境界。”

陈沙听到这里,再看向这老道,内心不由生出佩服敬仰之念。

这种天赋才情,还有这份为后人开山破路的胸怀,放在任何时候,都可称得上一代真人,无上大宗师级的人物!

再看这麒麟崖上一众武林人士对这老道如此崇敬,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这时,张道玄叹息道:

“如果我没和你师父闹翻的话,我所创的玉皇楼,正适合为我道门中人踏平从后天到先天的十二步,而他的大黄庭,则是接上了先天之后的‘破碎飞升’之路,可惜,我二人最后还是因为理念不合,就此断绝关系。”

陈沙问道:“这理念不合,到底不合在哪儿……”

顾长明、舍得禅师、徐老鬼这几位三教高手,以及麒麟崖上许多武林人士,也都露出认真聆听的神色。

张道玄看着陈沙,道:“小友你练的是《大黄庭》,定然知道,你师父所创的《大黄庭》在踏入先天这一关,跟我走的已经是不同的方向,我是用十二重楼来增强修士们的纳气能力,而他却更另辟蹊径,走的是道经里的另一种方向……”

陈沙思索道:“我大黄庭修炼的是‘见神不坏’。”

“不错。”张道玄点头道:“正是‘见神’,陈扶摇在道经里找到了另一种方向,认为人体有神,共三部八景二十四神,若能看见这二十四身神,便可更进一步增强人的潜力。由此感悟天地气机的能力,必然也会随着提升。”

陈沙道:“听起来,我这一脉大黄庭的修行,更完美一些。”

一个是单方面提升某个部位的人体潜力。

一个则是全方面的提升人体各个位置的潜力。

自家的黄庭二十四身神修炼的是人体的二十四个部位,其中就包括了玉皇楼转修的‘喉管’。

在大黄庭里面,喉咙部位的神,名百流放,字道通,色九彩。

张道玄倒也不否认陈沙的说法,点头道:“确实,陈扶摇的大黄庭修炼到最后,要比玉皇楼走的更远,但老夫也说了,我们最后走向的不同的方向,各有所长。”

“比起大黄庭能走的更远,我的玉皇楼可以让人在前期修炼得更快,要不是……”

他叹息道:

“若是他没有和我闹翻,这两门武功合一,完全可以在这末法时期为我道门一脉培养出更多的薪火种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