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节(2 / 2)

加入书签

黄振义笑道:“猜到我会让你看信了吧,高材生就是高材生,小脑袋瓜子就是聪明。”

谢箐道:“黄支队高看我了,主要是当法医时间久了,总会有点小癖好,我的癖好就是手套和口罩不离身。”

“这个癖好好。”黄振义把信推了过来,“其实,你师父也懂笔记鉴定,但我想,既然你是专案组成员,就一事不烦二主了。你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说得具体一些。”

谢箐问:“您这儿有放大镜吗?”

黄振义从抽屉里拿出一把,“就知道你要用,已经准备好了。”

谢箐接过来,对着信纸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研判……

大约二十分钟后,她放下放大镜,把信纸推到大家都方便观察的一个位置。

“首先,字写得不好,不流畅,书写习惯也不稳定。在这里我要明确一点,字写得不好,不代表写的不流畅,一手破字的人也照样能流畅得起飞。这些字具有明显的用力方向,这说明写信人用的不是惯用手,这是左手写出来的字。”

“其次,写信人的书写习惯虽然不稳定,但仔细观察,仍能看到惯性思维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像‘市、凶、出’等字的收笔,每个字都能看到相同的回转收笔,还有这个‘海’字的小撇,有明显回转起笔。”

“最后,此人写对了‘懿’字,说明其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这也佐证了这笔字为左手书写的结论。另外,这行字书写疏密得当,均匀地分布在横隔线上,再加上以上的书写习惯,都说明写信人谨慎,心思敏感,稳重,且自制力强。”

黄振义连连点头,“说得不错。”

谢箐道:“只可惜没有文件对比,目前看来意义不大。”

黄振义道:“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小谢把鉴定意见整理出两份,一份给我,一份给檀队。”

谢箐起了身,“好,晚饭之前就交上来。”

黄振义“哈哈”一笑,“我不是黄世仁,倒也不用那么急,周一之前吧。”

……

谢箐回到办公室,曹海生正在收拾办公桌,准备下班了。

他一边整理文件,一边叮嘱道:“你才考了驾照,住在宿舍也好,不要开车乱跑。”

谢箐心里一暖,问道:“师父,师母的身体好些了吗?”

曹海生笑道:“你别说,戴口罩确实有一定程度的防护作用,这段时间比往年好过多了。”

谢箐点点头,“房子呢,师父要房子了吗?”她耳提面命好几次了。

曹海生用食指点了点她,“放心吧,要房子了,师父没要钱。”

说到底,谢箐给的五百块帮了大忙,暂时缓解了曹家的经济危机,病人吃得好,营养上来了,抵抗力就增强了许多。

谢箐给自己倒了杯热水,“天气冷,师父就别骑车了,大老远的,倒两趟公交就是。”

曹海生家太远,为了省钱,他一般会骑一段,然后把车放到亲戚的单位里,再坐公交回家。

“好,好。”曹海生敷衍两声,“行了,我走了啊。”

“诶,等一下师父。”谢箐一直有个想法,但没敢实施,现在可以试一下了,“师父手里有闲钱吗?”

曹海生脚下一顿,“出什么事了,需要多少?”

谢箐道:“我有急用,年前就能还您,您有多少借我多少吧。”

“年前还。”曹海生低着头,“行,我明天去银行给你取三千块。”

以曹海生的家境,三千块应该是全部积蓄了。

谢箐很感激,“谢谢师父,您放心,我给您打欠条。”

“说什么傻话呢,走了。”曹海生背上包,开门出去了。

谢箐得意地笑了笑,暗道,等会儿再跟李骥和黎可借点儿。

股票涨一阵子了,最近正在洗盘,之后就会一路高歌猛进。届时,她选一个高点卖掉,就能帮他们赚出百分之五十的利润。

这点钱对黎可不算什么,但对李骥和曹海生是个不小的补贴。

第47章 年前

一组和二组对出租车,沿海一带的烧烤店、村镇、小区,以及各路混混儿进行了大排查。

烧烤店数量有限,当晚就有了结论——史方不曾在任何一家烧烤店出现过。

两天后,一个出租车司机认出了史方,说史方那天晚上十点左右打了他的车,在滨海路林家洼子附近下车——其实,从滨海路到林家洼子有好走的马路,但史方不让送,自己走进去了。

檀易带一组去林家洼子调查,很快找到了曾经租房给外人的村民家。

但遗憾的事,租客于大前天上午退租,去向不明。

该村民说,租客是一对中年夫妻,三十岁出头。

男子身形彪悍,说普通话,偶尔会带出一点儿关中口音,说是要考察海水养殖,要住一个星期,退房那天正好够七天。

男子离开前,说要请朋友吃饭,请房东帮忙准备了烧烤的家伙事。

有邻居证实,当天凌晨左右,出租屋确实有烧烤的味道。

凶手走得从容不迫。

这说明其对警察机关的办案程序熟悉,对办案进度有所预计,可谓进退有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