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4节(1 / 2)

加入书签

他恨入侵国家的强盗。

王婆婆大概也听出来了,唇角微微上翘,嘴里却一板正经教训小翠:“注意着点,别让登徒子靠近小姐。”

小翠莫名其妙,怎么就教训起她来了,感觉这个话题挺好的,咋就没人附和呢。

空中好像忽然多了几分外人看不出的甜蜜味道。

前面开路的忠叔,脊背悄悄挺直了。

前方忽然传来阵阵惊呼声。

比武大会也是蟋蟀大集,前面道路两边,来自京城的蟋蟀贩子早早摆起了摊。

京城达官贵人有斗蟋蟀的爱好,但贵人也分三六九等,并未所有人都买得起价值数百两白银的顶尖蟋蟀。

一般的,也就几两银子。

这才是他们赚的大头。

每人摊位前摆满了用玉米皮扎的蟋蟀笼子,遇到看上眼的,谈好价格,一手钱一手货。

小翠兴奋跳脚:“小姐,我们快过去,看看能卖多少。”

前天吃过晚饭,她陪小姐在绣楼下遛弯消食,听到路边草丛有蟋蟀叫,顺便抓回来送给小姐,结果一个懂的长工说品种不错,能卖个好价钱。

认出王婆婆和忠叔的,再看看梁汝莲打扮,自然知道谁来了,众村民纷纷让出条路。

梁家在当地名声响亮,最重要的,族长和族长夫人出了名的心善,多年来租子从没变过,有的家里遇到点啥困难,只要知道了,少收甚至不收。

比武大会,这位大小姐难得有出门的机会。

梁汝莲接受这份好意。

蟋蟀贩子忙的要命,只看蟋蟀不看钱,接过精致白瓷蟋蟀罐,打开盖,轻轻咦了声。

小翠连忙紧张问:“怎么样,值多少钱?”

每年的这个季节,大院仆人也会跟着凑热闹抓几只碰运气,然而她们毕竟不懂,最高也就卖个几十文钱。

蟋蟀贩子语气变的客气;“您看,五两银子行不行?”

价值几十两上百两的顶尖蟋蟀一年出不了几只,五两银子,已经算难得高价了。

有懂行的把注意力从梁家大小姐转移,凑过去细看,惊呼道:“竟然是个长鞭须子?”

小翠茫然:“啥长鞭?”

这位村民有心卖弄:“你看蟋蟀的须上面是不是长了很多小珠珠,像不像武器里的长鞭?”

蟋蟀相斗,主要用牙,谁的牙锋利,力气大,谁赢。

然而品种多了总有怪的。

有种蟋蟀,本来光滑的两条长须不知道啥原因长满粗糙的颗粒状东西,打起架来,先用这双须子抽打别的蟋蟀。

须子是蟋蟀非常重要的感觉器官,被这么一抽,就像人被蒙住眼,只要没压倒性的优势,长鞭须子几乎无对手。

梁汝莲不懂蟋蟀,听的津津有味,一时间忘记身份,讨价还价:“原来这么厉害,五两太少了,最少十两,不行咱们去别处看看。”

“您是梁家小姐吧。”蟋蟀贩子这才看到她,赶紧站起来施礼,然后苦笑道,“小姐开口,再下按理说不敢不从,但这只体型实在太小,转手再怎么卖也卖不到十两。”

即将出阁的小姐,未来的县令儿媳妇,大庭广众之下和小贩讨价还价传出去有点不怎么好。

王婆婆站出来,冷冷还价:“少说没用的废话,七两,收不收一句话。”

然后,就真的七两成交了。

小翠:“......”

七两银子相当于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

如此一笔巨款,梁汝莲没占便宜,小翠抓的。

小翠:“.......”

她当年好像才被卖了十五两银子,那么小小的虫儿,顶得上半个她了。

成了富婆的小翠特大方,给小姐买,给钟叔买,给王婆婆买,沿途上只要三人随意对啥东西表示出点兴趣,立刻买买买。

长这么大,她从来没这么开心过。

她的开心,传染了身边的三人,王婆婆的棺材脸带了只有小姐和小小姐才有资格的笑意待遇,忠叔憨厚的脸,舒展开了。

就像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般,忘却生活的磨难和不开心,享受这场一年一度的盛会。

没人知道,这是灾难前最后的安宁,战争这个巨兽,已经来了。

咚咚咚的敲锣声忽然响起。

为争夺蟋蟀风水宝地的比武要开始了。

比赛地点在两个镇之间的巨大晒麦场,地面用水泼再让牛拉着辘轳一遍遍滚,滚到寸草不生光滑明亮。

这应该算是最早的公路。

晒麦场最中心,擂台早支起来了,上好的结实老槐木,接近三米高,长宽七八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