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节(1 / 2)

加入书签

贺向国想起什么:“那子弹呢?”

狙击枪少可以,如果子弹同样少,那就真没办法了。

蒋睿笑笑:“子弹管够。”

制造子弹没有狙击枪那么复杂,A国早研发出来了。

蒋睿扫了眼众人:“谁先来?梁汝莲,你吧。”

梁汝莲留了下来,她没劝服蒋睿,蒋睿也没说服她,梁汝莲死死咬住自己通过考核的事实,最终两人一致退步,等奶奶来了再说。

梁汝莲没客气,走上去顺手拿了把。

这是她第一次见到这个时代的狙击枪——不,此前在一个小世界的军事博物馆见过,当做古董展示。

第一感觉,够重的,不算子弹,接近五公斤。

五公斤别说成年,力气大点的孩子都能拎起来,但如果端着十公斤重长时间瞄准呢?很难做到一动不动。

这把莫辛纳甘M91-30前一任主人保护的不错,棕红色枪托油光泛亮,枪口几乎没有破损。

梁汝莲没客气,稍微适应了下,原地卧倒,五声枪响之后,一千多米外的通讯兵五声同样大喊:“十环,十环.......”

众士兵有点免疫了,人家选拔赛用普通□□都能连续五次命中呢,现在换成专业的狙击枪,正常。

再说这会心思在枪上呢。

几乎所有战士都是第一次见狙击枪!

然而接下来的画面就像当初国家缴获第一把时差不多,各个□□,□□神枪手,宛如个新兵蛋子齐齐脱靶了........

众战士真的惊呆了,他们想象中,狙击枪无非射程远了些,但他们经验丰富,做不到靶靶十环,但命中标靶应该没问题。

脱靶........

小李强小声嘟囔:“明明瞄准了啊,怎么就偏那么多?”

贺向国则找到了真正的原因,一拍大腿:“太小了,那么一点点,兄弟们别瞄靶心。”

他想起了梁汝莲当时说的什么弹道图。

能代表连队来这里的,眼神不存在近视等问题,真正的原因,距离太远,标靶小的还不如馒头大,手稍微一抖就偏了。

其实他说对了一半。

或许只有梁汝莲真正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后世的狙击手不再那么依赖天赋,放大镜瞄准镜可以把小小的目标放大数倍,再配上精准的光学瞄准,狙击手只要能做到冷静,平稳,就算合格了。

而现在的?

梁汝莲用手指肚轻轻摸了下枪膛上的瞄准镜——早退出历史舞台、没有丝毫放大功能的准直式瞄准镜。

简单说,就一个金属圈。

贺向国众人犯的第一个错——依旧按照旧有的经验,即:三点一线。

也就是目标、准星、加照门。

普通枪支,只要三点成一条线,只要开枪瞬间枪口不抖,几乎百发百中。

狙击枪不可以,还要加上个视差。

因为距离太远了,三点一线到了眼睛这里,反应再快,都会产生视差。

蒋睿,应该能看的出吧.......

“三点一线加上人眼,四点一线。”蒋睿果然立刻给出了解决办法,他趴下亲自指点,“眼睛直直看上目标,对准照门一条线——然后,瞄标靶的上方。”

后面的一句话,加上了弹道图运算出的真正瞄准点。

时间太紧迫了,一群文化不高的大老爷们学习弹道图本来就有点难,学会再心算,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

培养变成了速成培训班。

其实按照这个也没错,不求一枪击毙,能击中也可以。

除此之外,蒋睿想不到别的办法。

梁汝莲可以!

整整大半天,按照蒋睿指点,众神枪手勉强做到了不脱靶,可也就不脱靶了,靶心别想,甚至偶尔命中靶心周围也是蒙的。

训练结束,梁汝莲经过批准,带走了一把莫辛纳甘M91-30。

没有放大镜瞄准,没有光学聚焦,狙击枪发展史有过一个替代的阶段。

不过行不行得先试试。

梁汝莲没回宿舍,一个人来到打靶场外面的树林。

准直式瞄准镜的准星构造,专业术语叫柱状分化,简单说,就是两条不连在一起的平行线,下面外加一条立体的垂直线,中间的交接点,就是最终的准星。

但这个构造有个致命弱点,三条分划线比较粗,远距离精准射击有点吃力。

现在众战士所用的狙击枪,就是柱状分化准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