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四十三章 国债(1 / 2)

加入书签

“哈哈,这是你说的,我可什么都没说!不过我回圣都也有一年了,倒还真是挺怀念那江南的风光的,真想再回去看看!对了,永起啊,今秋的粮食应该都成熟了吧?”刘远风笑着问道。

“教主,这时节,粮食早熟了,而且农民都已经收割的差不多了。”唐永起立即答道。

“我记得你前些日子跟我说过,今年大汉境内的粮食长势不错,应该能丰收?”刘远风又问道。

“是啊,今年咱们大汉各郡既不旱也不涝,老天爷给面子,虽然还没统计完,但目前看,各郡报上来的收成普遍都不错。”唐永起点头答道。

“嗯,很好,既然是大丰收,那民间就能够有些余粮了。除了农民正常应该交的税,回头你们还要再多收购一些粮食,要保证明年开春的时候,所有的军备粮仓都是满的!”刘远风突然说道。

“教主,您的意思是,要提前储备军粮,等到来年开春,大军就要南下了?”宋云海立即接过话茬,兴奋地继续问道。

“你怎么又问这个,还是那句话,我什么都没说!”刘远风笑着答道。

“教主,现在的问题是,老百姓确实多收了不少粮食,可咱们的国库里面已经没有那么多的银子去收购了啊。要不……加点税?”唐永起试探着问道。

“是啊,教主,您刚继位那时候,为了稳定民心,下旨大规模的减税免税,现在经过这一年多的休养生息,老百姓已经都缓过来了,也可以适量加一些税。如果觉得百姓的负担重了,可以等到这一仗打完,再把加的税减回来!”许军也在一旁说道。

不等刘远风答话,一旁的宋云海立即跳出来反驳道:“不行,加税是绝对不行的!只有老百姓手里有闲钱,民间的商贸才能繁荣!

要是闲钱都被征了税,老百姓穷了,商贾们也自然跟着倒霉,那咱们之前为了繁荣商贸而做的这些努力就又白费了!

当年世祖陛下驾崩后,大汉的商贸之所以迅速走了下坡路,就是这个原因。”

“今年整个炎黄大陆都是丰收,按道理而言,粮食应该降价才对,可不知为什么,粮价不降反升!你是管钱的,你自己说,如果不加税,咱们哪有钱去采购粮食,如果不能采购到足够的粮食,明年开春怎么出兵打仗?难道让将士们饿着肚子南下?”许军反问道。

“这……我不管,反正就是不能加税!”宋云海强硬地说道。

一直没有出声的张冰这时开口说道:“齐、燕也在大量采购粮食,大陆粮价在整体上涨。”

唐永起闻言,立即明白张冰说的是枢密院得到的最新情报,而齐、燕两国对粮食的大量采购肯定是秘密进行的,不然他这个大汉丞相不会完全没有听说。

于是,唐永起立即说道:“看来正在筹划大规模战争的不止是咱们大汉啊!这样的话,陛下,咱们应该立即下令,大汉境内的粮食严禁对外贩卖,各边境关隘务必严查,扣留所有想要被运出境的粮食,避免大汉的粮食被齐、燕等国买去!

同时,咱们也要想办法从外面购进更多粮食。既然各大帝国都在悄悄储备粮食,那就意味着明年的炎黄大陆可能会陷入规模空前的战乱之中,到了那个时候,粮食就会成为比黄金还宝贵的战略资源。

臣建议,立即下令,鼓励民间商队从其他国家购入粮食,大汉朝廷不仅会设定保底收购价格,并且对从其他国家采购进入大汉的粮食,免去一切关税!”

“哈哈,永起虽然是个文官,但对战争的嗅觉也很灵敏嘛!很好,就按你说的办!咱们把粮食都买过来,也是为了帮齐国和燕国维护和平嘛!如果齐国和燕国都没有什么粮草储备,那或许就不会打仗了呢。

至于采购粮食的银子,其实也不一定非要从老百姓那里收税,也可以跟那些有闲钱的富人们借债啊!”刘远风笑着说道。

“借债?什么人跟什么人借债?”唐永起不解地问道。

“教主,您是说,咱们以大汉帝国朝廷的名义去跟百姓借钱?”

在理财这方面,宋云海要比唐永起反应的快上许多。

“没错啊,就是由大汉朝廷出面,以帝国的信誉和未来的税收做担保,向全国百姓发行国债。这个国债有期限,两年或者三年,期限一到,帝国就要连本带利的一起还给当初借钱的百姓。

当然了,官员贵族也都算是百姓,任何人都可以把钱借给帝国,帝国一视同仁,照样支付利息!”刘远风解释道。

“国债?这在炎黄大陆的历史上,还从未听说过啊。帝国官府去跟百姓借钱,而且还要给百姓支付利息?”唐永起皱着眉问道。

“当然要付利息,而且还不能给的太少,要让百姓们觉得有利可图,这样才能愿意把手中的闲钱借给朝廷。”刘远风点头说道。

“这能行吗,朝廷向百姓借钱,这会不会有损帝国的颜面啊?”唐永起犹豫着说道。

还没等刘远风答话,一旁的宋云海已经兴奋地说道:“妙啊,太妙了!陛下您真是个天才,这么好的办法,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