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三十八章 设伏(2 / 2)

加入书签

“六长老,你确定魏国的西部军团会从这条路走?”陈玉涛开口问道。

“公爵请放心,不是我夸口,只要是在魏国四郡之内,我们长天教的情报是不会错的,贵国此次北征以来,我教提供的百余次情报,可有一次错过?”长天教六长老站在陈玉涛身旁,自信地反问道。

“哈哈,六长老莫怪,本将不是怀疑贵教的实力,只是魏国最精锐的西部军团七万余人东进增援丰明城,这可能会是此次北征最为关键的一战。

而从西部军团的驻地到丰明城,足有七、八条路线,魏军的主将甚至可以随时在半路心血来潮地改走另一条道,贵教想要完全掌握西部军团的行军路线,绝非易事啊。”陈玉涛转过头看向长天教六长老,笑着解释道。

“哈哈,公爵请放心,这丰明城的守将袁长清乃是魏王宠妃袁氏的亲哥哥。根据我们的情报,这袁氏最近是天天找魏王哭闹,逼着魏王尽快调集援军支援丰明城去救她的哥哥。

那魏王对袁氏是百依百顺,所以他已经一连下了数道诏命,严令西部军团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支援丰明城。而从西部军团的集结地前往丰明城,最近的道只有两条,不过不管他们选哪条,都会经过咱们眼前的这个岔道口。”六长老笑着解释道。

这陈玉涛不愧是大陈帝国的宗室贵胄,待人接物要比世代从军的毛克龙强得多,一言一行都自然地散发着温文尔雅的贵族气息,完全符合最标准的规范礼仪,让人如沐春风,六长老自然也就对他更加礼敬一些。

“原来如此!不过西部军团的主将会那么听话吗?”陈玉涛仍是有些不放心地问道。

“哈哈,魏瑞继位以来,嫉贤妒能,疑心颇重,治国用人只看是否听话,不看能力如何。手下的将领和臣子们,稍有违逆便会身首异处,而魏瑞对那些听话的人则偏袒的很。

这个西部军团的主将在外手握重兵,正是魏瑞最为忌惮的职务,所任用的人自然也是他的那些心腹之一。

此次援救丰明城,他若是听从旨意,走最近的道路支援,哪怕最后仗打输了,也不会被怎么样,但若是没有听从旨意,自行其是,即便仗打赢了,也早晚逃不过一死。您说这西部军团的主将会做何选择呢?”六长老笑着解释道。

“哈哈,这魏瑞果然是自作孽不可活啊!”陈玉涛终于放心地笑道。

“是啊!所以公爵不必着急,就等着斥候给咱们送来好消息吧!”六长老也笑着说道。

“多谢六长老了,此战若胜,贵教功不可没,到时候本将一定禀报陛下,厚谢贵教!不过今日是带兵出战,六长老还是叫本人的军职为好,至于那爵位,虚名而已,不提也罢。”陈玉涛抱拳说道。

“好,那就多谢陈将军了!”六长老也还礼说道。

“报!督帅,前方五里,发现魏国西部军团主力,正在向此地全速行进!”一名斥候骑兵快马来到近前,向陈玉涛禀报道。

“好!传令各部,立即清除一切痕迹,按原计划埋伏好,不可暴露,待本将响箭射出之后,务必同时出击,有贻误战机者,军法处置!”陈玉涛立即下令道。

“是!”

……

大汉帝国圣都皇城正门内,有着一个并不算很显眼的偏院,这个院子的装饰也都非常朴素,既没有琉璃瓦,也没有雕刻龙、凤、狮等神兽镇宅。但实际上,这个院落才是大汉如今的最高权力中枢——内阁议事堂。

按照惯例,国无大事之时,内阁每三天集体议事一次,今天正是该当集体议事的日子。

一大早,四位内阁大臣与几位被召来议事的尚书、将军就已经来到了内阁议事堂商议军政大事,不过他们刚刚坐下,门外就有人来报,魏王国使臣萧政求见。

负责主持议事的唐永起看向张冰,只见张冰点了点头,于是他说道:“快请萧丞相!”

很快,萧政就小跑着走了进来,向四位内阁大臣深施一礼,说道:“魏王国使臣萧政见过各位大人!”

炎黄文摘:炎黄大陆九国割据时期,魏王国为五大王国中国力最强者,鼎盛时常备军接近四十万人,其中南部军团总兵力八万余人,驻守清扬江北岸各地,主要负责防御陈国的进攻;西部军团总兵力九万余人,驻守余岭、阳溪一线,主要负责防御齐国的进攻;禁卫军团七万余人,负责国都宿安及附近地区的防御,由国王直接掌握;北部军团五万余人,驻守炎河南岸,负责防御代、楚方向。但在张胜起义期间,北部军团几乎全军覆没,张胜起义失败后,北部军团一直只存虚号,并未真正恢复实力;另有水师军团七万人左右,配备大小战船七百余艘,负责南部清扬江、东部海岸及北部炎河的水上作战。——摘自帝国京师大学出版社《简明炎黄古代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