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一十三章 内阁密令(2 / 2)

加入书签

同时,程仲谦、郑子阳、王桂勇三人全族,包括那位曾被刘远风打伤的程大公子在内,男女老幼共七百余口,被押解到圣都当街处斩,上至期颐老者,下至襁褓婴儿,无一赦免。

程仲谦、郑子阳、王桂勇三人虽已战死,但其尸身仍被以冰块保存,用马车拉到圣都,当街切割成碎肉,再喂与群狗分食。无畏禁卫军战死将士的遗属们无不带着自家所养之猎犬争相撕咬三人尸身碎肉。

讽刺的是,那些在路途中用来保存三人尸身不腐的冰块还是从程仲谦的府中地窖找到的。这些原本被程仲谦在冬季储存起来用于夏季降温享受的冰块,竟然最终成为敌人冷冻自己尸体的工具,恐怕是他生前做梦也想不到的。

东部三郡叛军偏尉以上军官共两万余人被胡凯带领血盾军团全部处决后就地掩埋,二十万普通叛军士兵被分别押赴各处环境最恶劣的工地与矿场服苦役,饱受虐待,三年后重得自由时,生还家乡者不足半数。

至此,由杨政侗发动的这场叛乱以最血腥的方式宣告结束,直接因这场叛乱而死去的原汉、代、楚与古卑族军民人等不下八十万,伤残者、失去财产者不计其数,因战争导致的饥荒、瘟疫、匪患等间接原因而身亡者更是无法统计。

而叛乱发生前,汉、代、楚与古卑族四方势力的总人口数不过一千万左右。

……

五月初五,大陆东南陈州城,刘远风像往日一样从床上爬起来,洗漱完毕后走到外面,却发现整个清波水榭中的人都比他起的早。这可是很少见的事,往日里刘远风绝对算是起的早的,这也是他失忆后变化最大的地方之一。

刘远风带着疑惑走到院门,正巧若晶带着黄儿从外面走了回来,后面还跟着四个护院。

“海生睡好了?”若晶笑着问道。她的眼神中还有着一丝戏谑。

“睡好了,若晶姐姐,黄儿姐姐,你们怎么这么早就出门了啊?”刘远风诧异地问道。

按规矩,若晶如果出门,刘远风这个跟班小厮是应该陪着的。

“早什么早啊,也不看看今天是什么日子,睡的跟头猪一样。”黄儿冲着刘远风噘嘴说道。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若晶姐姐要出门,为什么没叫我起来呢?”刘远风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

“今天是天中端阳节,天还没亮的时候,小姐就起来梳洗,原打算亲自出城到南郊去采艾草和菖蒲,看你睡的香,就没让我叫你。可惜我们一出凤栖苑的门就被那些狂蜂浪蝶盯上了,也就没了兴致,就在南门那里买了些回来。”黄儿带着气解释道。

“天中端阳节,好像是有这么个节吧,我不知道今天是节日,贪睡了。”刘远风带着歉意说道。

“没关系,你每天几乎都是最晚睡的,早上该好好休息休息,何况今天还有很多活动,会见到很多人,你都要跟着我,要是没了精神头儿,也丢我们清波水榭的面子。”若晶微笑着说道。

“嗯,我知道了。”刘远风点点头说道。

黄儿随后又嗔怒道:“知道什么啊,还不快把这些艾草和菖蒲接过去,里里外外大大小小所有的门上都插一些,招福辟邪的,然后去换身好衣服,跟着小姐一起去幽山小筑。”

“海生刚起来,早饭还没吃吧,不必急着去幽山小筑,那边的活动中午才开始,你午时前过去就可以,赶在那些客人们来之前,帮忙布置布置。

我和黄儿姐姐一会儿先过去,陪梦雨姐姐聊聊天,你一个大男人跟在旁边会影响我们说体己话的。对了,上次给你做的那几件新衣服不是已经送来了吗,今天就挑一件穿上再过去。”若晶微笑着对刘远风说道。

“为什么要去幽山小筑啊,若晶姐姐要去跟梦雨姑娘一起过节吗?”刘远风好奇地问道。

“每年的天中端阳节,咱们凤栖苑都要举办端阳宴,邀请常来凤栖苑的达官显贵与名士公子们一同饮酒、听琴、赏舞、赋诗,而端阳宴的地点则是由咱们清波水榭、浣云舫和幽山小筑轮流举办,今年正好轮到幽山小筑了。”

黄儿怕刘远风什么都不知道会丢人惹麻烦,便耐着性子给他解释了半天。

“哦哦,知道了。”

刘远风一边答应着,一边去接过黄儿他们买回的艾草和菖蒲,然后招呼其他的杂役们忙乎了起来……

炎黄文摘:东汉时期寒山郡的郡守府,在大汉的官府建筑中,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筑风格都没什么特殊之处,然而,在乾佑二十七年七月到德祈元年五月这短短十个月的时间里,这座府邸却逐渐变成了大陆的焦点,府邸的名称也从郡守府先后变成了丞相府、监国公主行宫和大隋皇宫,随后,这座府邸也和它的主人一样,在最荣耀辉煌的时刻猝然化作糜粉。大汉朝廷派来的新郡守面对这座已经被改建的处处逾制的府邸,自然不敢住进去,最后干脆将其拆成平地,变成了中心广场,而原来的中心广场上则建起了新的郡守府。如今,千百年过去,市民们悠闲地在广场上散步时,还有多少人能够在心中凭吊一下脚下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悲欢离合呢。——摘自《寒山城旅游景点大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