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7节(2 / 2)

加入书签

谢照毫无波澜的目光在不远处这对男女脸上扫过,颔首,而后离开。

------

日暮黄昏之时,季木包了一条不大不小的船,让船工将船只摇至千水湖心之后,命船工乘小船先行离开,留他和王静宜二人喝酒谈话。

此时千水湖中的游人逐渐散去,只湖边千水长廊的灯火陆续点燃,开始了属于夜间的热闹。

王静宜一杯接着一杯地喝着酒,像是将这二十年的压抑和苦闷都混在酒水中灌下去。她平日里皆是饮酒有度,同大酒向来无干,因而此时醉得极快,但好在酒品还行,除了偶尔冒出几句模糊的言语,也并无发酒疯的迹象。

而季木只是安静地坐在王静宜对面,一边给酒桌另一端的王静宜续着酒,一边偶尔浅饮。

王静宜酒后微醺的嗓音有些软糯,丝毫不似平日里在衙署那般清冷又条理清晰:

“我谨言慎行这么多年,依然逃不过命运的安排,真是可笑。”

“可笑啊,可笑……”

“解决了贺霄,现在又会是谁?”

对王静宜这话,季木有些猜测。

应是今日奉天殿上萧太后提及的皇子的婚事。

是三皇子,封逸?

看来,这位王大小姐是不愿意了。

当然,她的不愿意,还因为那位……

------

王静宜又饮下几杯,絮絮道:

“他心中竟然有人了……”

“还好,差点犯蠢……”

王静宜说完这话,竟开始小声地哽咽。

季木眉头微皱,几番犹豫之后,伸出一只大掌,覆住了王静宜放在酒桌上的一只纤白的手,轻轻拍了拍。

“你很好,不必妄自菲薄。”

王静宜缓缓抬眸,看着对面的季木,似疑惑地微微歪头道:

“季大人,你是不是看上我了?”

此时王静宜因饮酒过量,全身泛着嫣红,她看向季木的眼中,还有些未流出的泪,这幅样子,实在有些我见犹怜。

季木喉头微滚,强忍着心中的燥意,别开了脸。

而王静宜却突然起身,越过酒桌,朝着季木怀中栽了进去。

季木猝不及防之下,温香暖玉抱了个满怀,却紧张地两手似无搁处般,耳根通红。

怀中的女人动了动,嗓音微哑:

“听说,男人都是口是心非,只身体最诚实,让我看看,究竟是不是这样?”

季木还未反应过来王静宜是什么意思,怀中的女人突然将一只嫩手往他身下探去。

季木双眼大睁,似乎不敢相信一向循规蹈矩的王静宜竟会对他做出这种事!

片刻后,王静宜仰头,双眼有些迷蒙地看着男人上下滚动的喉结和好看的下巴,语气有些认真:

“嗯,好像是……唔……”王静宜微掀的小嘴被男人的薄唇猛地堵住,而后季木翻身将王静宜压在身下……

此时船舱中混着浓烈的酒香和由夜风带来的春天的味道,而小船在湖心随着湖波轻轻晃动,晃动……

------

当夜,左相府王夫人入宫求见坤宁宫的皇后和景仁宫的贤妃,并于贤妃处以死相逼,以图阻止贤妃和左相王显欲促成三皇子和她的女儿王静宜的婚事。

翌日,奉天殿中颁出几道圣旨。

二皇子封羡,被封为晋王;三皇子封逸,被封为梁王。

两位新封亲王于京中建府,暂不定蕃地,也就无须离京就藩。

也因而,宁王也就继续留在上京城宁王府。

圣上赐婚永定侯府小姐谢箐,为晋王正妃;左相府嫡次女王静妍为梁王正妃。

至此,萧太后昨日在奉天殿上提出的事宜,姑且是解决了一半。

这个结果,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罢。

作者有话说:

【1】“东宫内殿……执事者彻馔案。”源自于《明代宫廷典制史》,第294页,第295页,紫禁城出版社。

第135章 报仇

三月十七, 凶神宜忌,月破,大耗,四击, 九空, 诸事不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