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8节(1 / 2)

加入书签

黎殊臣淡淡“嗯”了一声,又问道:“其他事都安排好了吗?”

“回殿下,均已安排妥当。赵满继续留在云影商队学习,等学成后,偃八会安排他去各地教探子们密语。修文暂时留下来,处理漠县的田庄和产业。”

“黑子和齐姑娘留下来的狗粮,也将一起送到隔壁,由修文喂养。偃十七擅长毒与医,他与我们一同上路。”

听完他事无巨细的汇报,黎殊臣微微颔首,起身去沐浴。洗完澡后,他带着一身水汽,驻足于院中,仰望着月光。

同一片夜空下,齐欢也趴在窗前看着弯弯的月牙儿。

她想黎殊臣了。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虽然看不见阿殊,但只要想着,她和他同处于同一轮明月下,月光就变得温柔起来。

少女立于窗前,思绪渐渐飘远。

她不声不响的站在窗边,把起夜路过的徐嬷嬷吓了一跳。

“表姑娘,您怎么还没睡?夜风清凉,当心着凉,您赶紧关上窗子,早些歇息吧,明天一早咱们还要赶路呢。”

闻言,齐欢吐了吐舌头,应了声“好”,啪嗒一声将窗掩上。

屋内,靠墙的软塌上,偃青发出细微的鼾声。

路过她时,齐欢将她歪着的脑袋扶正。她呼吸顺畅起来后,渐渐止住了鼾声,只剩下浅浅的呼吸声。

爬上床后,齐欢拿出夜明珠用来照亮,将日记本垫在膝盖上,握着水笔,一笔一划的写道:隆顺十六年,六月初一,离开阿殊的第一天,想他!想他!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黎殊臣也在想她。

他从荷包里取出两人的合影,手指摩挲着齐欢的笑脸,眸光里满是温柔。

黎殊臣捏着照片睡了一夜,次日刚起身不久,就听见了远处遥遥传来马车轱辘滚动的声音。

两刻钟后,大门被叩响。

偃武去开门,对上了一张面白无须的笑脸。

罗公公笑眯眯的说明来意。

“大殿下,皇上虽然将您送到这儿来反思,心里却一直挂念着您。这不,天刚回暖,就派咱家来接您了。大殿下,请接旨吧。”

黎殊臣抖开袍子,迤然跪下,等候宣旨。

罗公公又尖又细的嗓音响起: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册封皇长子黎殊臣,为安亲王,可在王府置相傅和官属,护卫军二十人。爵位可世袭罔替,未来传嫡长子,钦哉!册封大典待回京后举行!”

“儿臣接旨,谢父皇隆恩。”

罗公公将圣旨递给黎殊臣,目光又扫向晏清河。

“晏公子,皇上也有口谕给您。”

“传皇上口谕:威远侯曾为黎国立下汗马功劳,虽生前大不敬,但人死如灯灭,往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赦免晏清河的流放之刑,允他一道回京。”

晏清河又惊又喜,谢过恩后,迫不及待的回屋收拾起行李。

院中,黎殊臣眉眼不动,心思却百转千回。...看来边疆那边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他才能成功的设计到皇上,让他为官员们所逼迫,不得不下这道口谕,厚待威远侯后人,鼓舞军中将士。

这时,罗公公出言提醒:

“安王殿下,皇上思子心切,还请您即刻返京。”

黎殊臣淡淡颔首,吩咐偃武去收拾行李。

一炷香后,他也坐上了南行的马车,沿着齐欢昨日走过的官路,缓缓向京都驶去。

同行的除了宣旨的罗公公,还有莫统领率领的几百精兵。

乍一看,皇恩浩荡,父爱如山。

实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表现出足够的重视,才能让他替二皇子吸引足够多的目光。

果不其然。

出发的第七天,饭菜有毒。偃十七测出来后,黎殊臣顺藤摸瓜,除掉了队伍中的奸细,还顺便缴获了他没用完的毒药。

出发的第十八天,遇上了一伙儿怪异的山匪。有的人刀法杂乱,有的人训练有素,有的人三脚猫功夫,有的人武功很高强。

偃武一眼看穿,笃定的判断道:“这里面有两波山匪,一波真山匪,一波假山匪。假山匪负责行刺,真山匪负责背锅。”

“你都把我绕晕了,管他真山匪假山匪,干就完事了!”

晏清河拔出刀,跳下车去。

车外。

一部分护卫军负责列阵,举起盾牌,团团护住马车。另一部分护卫军握紧长枪,与盗匪搏杀。

晏清河飞身将其中一个盗匪,一脚踹下马背,跃于马上,一人一刀,穿梭于敌人间,杀人如切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