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节(1 / 2)

加入书签

崔氏当然也是听懂了,她是捂嘴笑起来。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6-19 23:49:37~2022-06-20 23:45: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嘀嗒~ 5瓶;雨天、十五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2章

朱家太太、朱大姑娘离开司徒宅后, 这一对继母和继女坐在一辆马车上,此时在回朱家的途中。

马车内,朱家太太对继女说道:“杜家敦三爷是什么模样,今个儿大姑娘也瞧见了。大姑娘得着敦三爷母亲的看重, 大姑娘可是满意这般的婆家。”

朱家太太说话时的语气是温温柔柔。朱大姑娘就是静静的听着, 她没急着回话。当然朱家太太也没有想着让少言少语的朱大姑娘是一下子立马表明态度来。

“我看得出来,杜家非常满意大姑娘。只要朱家不给一个明确的反对态度, 对方一定会当成咱家默认下这一桩婚事。近些日子就一定会请媒婆上门提亲。”朱家太太说得相亲的一种潜规则。

相亲都是彼此长辈提前私下谈过话, 然后再是由着男女双方见一面。所谓相亲,就是相看双方什么态度。也有一些姻缘可能是双方的长辈谈妥当, 小辈们得在新婚夜方是知道对方的模样。种种情况,不一而足。

“若是大姑娘不满意杜家的这一桩姻缘,杜太太与其母亲的赠礼,咱家就要退回去,再是致歉一二。”朱家太太又是提醒一回话。

“一切由父亲做主,我这儿没什么异议。”朱大姑娘此时给出明确的答案。朱家太太听懂继女的意思, 没有反对就是默认嘛。

朱家太太心头轻松一回。她不必再操心继女的婚事。她可以把杜家的这一桩姻缘与丈夫提一回。然后就是等着杜家上门来提亲。等得六礼一过,朱大姑娘自然会嫁到杜家成为杜家新妇。

京都外城, 杜宅。

三太太崔氏一回家后,她就是把好消息报给杜家老太太知晓。三太太崔氏说着今个儿的相亲会,她是说得眉飞色舞,这会儿的三太太崔氏是一点不见着相亲聚会上的紧张感。崔氏是说出自己的欢喜与满意。

“敦儿的婚事总算有成果, 这是了我一桩心事。我盼着敦儿媳妇赶紧进门, 也好管一管敦儿。”三太太崔氏是嘴里说着儿子和儿媳,实则她有一点小小的炫耀心理。

在旁边听着三太太崔氏讲话的人, 除着杜家老太太外, 还有大太太顾氏和二太太赵氏。

“三弟妹, 敦儿媳妇进门后,你身边多一个帮衬的人手,你就会轻松起来。”大太太顾氏笑着提一话。

“要说敦儿媳妇进门后,敦儿有岳家的支持,这学业上一定精进几分。我瞧着来年的院试敦儿一定能高中。”二太太赵氏还是记得杜家二老爷的叮嘱,她自然是小小的捧一回妯娌。

听着两个妯娌的话,三太太崔氏想像着美好未来,她是嘴角含上一抹得意的笑容来。

“敦儿这一桩姻缘好,咱家可不能担搁。为免夜长梦多,明个儿就请媒婆来家。”杜家老太太提醒一话。

“娘,敦儿婚事的聘礼按照什么标准办。”三太太崔氏是问一回话。

三太太崔氏这话一出来后,大太太顾氏是支棱起耳朵来,要知道长房长孙都在大太太顾氏这一房,将来杜家的产业大头也会分在大房。大太太顾氏这一位管家的太太自然不会有半点的疏忽。

二太太赵氏的眼神则是闲躲一下,她是在两位妯娌的身上各瞄一眼。二太太赵氏觉得这事情的里头有得说道啊。只是二太太赵氏如今不敢闹腾,她怕惹着杜家二老爷的发火。于是二太太赵氏当一个吃瓜群众。

“跟赦儿媳妇一个样,都是一千两银子。”杜家老太太是拿出决断来。

三太太崔氏一听这话,她是在场人里最高兴的那一位。三太太崔氏说道:“有娘这一话,我心头就有数。”

大太太顾氏表面上微笑着,她的心头有一点小波澜。至于二太太赵氏,她是非常不高兴,她只是端着不说出来。

次日,杜家请媒婆来家。

当天的晌后,李宅的杜贞贞接到亲娘顾氏的书信,在信中顾氏跟女儿吐一吐自个儿的苦水。大太太顾氏就是心气不平,她觉得赦儿媳妇是长媳,这标准当然得高一些。

敦儿媳妇跟长嫂一个数儿的聘礼银子,大太太顾氏心头自然不太高兴。只是除着与女儿杜贞贞能讲一讲,大太太顾氏在外人面前得端着贤惠的人设,她不能开口一吐心中的郁结之气。

“祖母倒是舍得。杜敦……”杜贞贞嘴里念着堂弟的名字。一愰多年过去,当年的事情就像是依然在眼前。只是杜贞贞这时候才发现一个事实,一切皆不同。

“唉。”杜贞贞叹息一声。她还能说什么?

她明明努力改变嫡亲哥哥杜赦的前程,大哥哥杜赦是得着好处,如今一家子妻儿圆满。她呢?她想嫁进宦官人家的愿望是落空。

再是念着堂弟杜敦的名字时,杜贞贞的心情是特别复杂。

“光禄寺的朱署丞。”杜贞贞念着堂弟杜敦未来岳丈大人的官职,她知道这一回的姻缘,乃是堂妹杜绵绵为胞弟杜敦挑中的好人家。

这般岳家以杜贞贞如今的眼光瞧来,确实是杜家能攀上的最好姻亲。更好的京都不缺,问题就在于杜家攀不上。

这时候的杜贞贞心头就一个想法,她的哥儿一定得读书,还得读出功名来。她一定不能让堂妹杜绵绵越发的比下去。

四月二十二日。

杜绵绵从娘家的来信里知道,杜家已经请媒婆家去朱家提亲,朱家同意了,还给出朱大姑娘的生辰贴子。

杜家、朱家已经合上姻缘贴,大师算过八字是上上吉的姻缘。

如今的杜家、朱家在走六礼,三太太崔氏在书信里专门与女儿杜绵绵讲明一回,弟弟杜敦娶新妇的聘礼银子与赦大嫂嫂全氏是一模一样的数,都是一千两银子。

“你看到什么高兴的事情。”司徒弘光一下差,他归家后,他就瞧见妻子拿着一纸书信是读得笑脸盈盈。

“是喜事。”杜绵绵回着丈夫话。

“你瞧瞧。”杜绵绵把书信递给夫君。司徒弘光接过来,他是快速的读完一遍后,他把书信搁回去。

“确实是喜事。”司徒弘光也是认同妻子的话。

“敦弟的婚事有着落,你做姐姐的能安心。我都有所了解,朱署丞家的门风好。敦弟能娶到朱家的淑女,敦弟的婚后日子一定会过得非常舒坦。更何况朱署丞的学问好,他做为泰山大人指点一下敦弟这一位女婿,让敦弟在来年的院试中更能一展身手,一举考中得功名。”司徒弘光从更实际的角度说一回话。

“娘信里也说了,杜家和朱家已经合算过吉日,今年一定会给敦弟成婚。”杜绵绵也盼着弟弟杜敦得岳丈的提携,那是在科举上有斩获,能够一举考中得功名。

弟弟有功名,最好还是一个举人。因为举人有选官的资格。哪怕是黄榜之上没能考中进士,举人走一走门路就能做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