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十六章、浮生半日闲(1 / 2)

加入书签

只不过过了三年,后院的树就已长成。

是桂花树,共计三棵,如今皆有三米多高,桂花一开,满院的香气。

说来这桂花树是长得慢的,但谁知这短短三年就已长成,李清还琢磨过,心道这莫不是什么异种。但究竟是什么异种,李清没有看出来,不过一开花确是很香,有股远超其他桂花树的香气。

心灵手巧的芦玉还用此做出了桂花茶,李清最喜。

这日,李清坐在书房,芦玉又为他端来了桂花茶,还有两方用桂花做出的桂花糕,也是极为不错。

李清看到芦玉端着茶与糕点进来,笑着站起来接过:

“娘子,整日这般,我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要胖上三斤了。”

芦玉一笑:“夫君说的什么话,读书最费神,这些要得的。再说给秀才老爷端茶,多少人想端都没这个机会呢。”

“哈哈哈!”

李清一笑:“娘子,你可别打趣我了。”

“难道我说的有错?二十二岁的秀才,这天下可是少有的。”芦玉又说道。

李清笑了笑,说来惭愧,在一心读书后,第一年因为童生试已过不得参考,在第二年的时候,李清就先行报名童生试,而后轻松通过,在第三年,也就是前不久,李清又参加了秀才试,也是轻松通过。

不到三年,李清从一介普通读书人跻身成为了秀才之列,这等文才确实是天下少有。

别人要夸自己,李清丝毫不会惭愧,毕竟这是事实,但自己娘子这般说,李清就有些难为情了,说来这三年,芦玉把他照顾的极好,从吃穿到日用根本不用他操一份心,还时常买来各等补品为他进补,可以说,能有今天的成就,与自己娘子是分不开的。

此时坐下,李清先捻起桂花糕吃下一口,顿时软糯香甜种种滋味就让李清口齿生香,肚中顿时就生起了馋意,不多时,一方桂花糕就已吃下,而后李清端起桂花茶喝了一口。

如果说桂花糕让李清喜爱不已的话,那桂花茶就让李清爱不释手了。

这半年来,每次喝下桂花茶,李清就要长久的品味。

这桂花茶,喝下后,首先是一股淡淡的香气,随后紧随而来的就有一股清凉感,让李清提神明目,再喝下去,就让李清浑身精神倍烁,一杯桂花茶,足以让李清一整天都读书不累,简直是天上的仙品一般的东西。

此时喝下半杯,李清享受不已,看着自己娘子,李清淡淡一笑,芦玉也同样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过了不久,芦玉端着李清喝完的茶杯离去,李清却突然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

他竖耳倾听,听到芦玉回到厨房的动静后,连忙将书桌旁的一方砚纸拿来,伸展开,里面是未写完的半幅字,李清此时提起笔,补全了起来。

说来这写字就写字,是再正常的事,无需避着芦玉。

但,实在是李清有难言的苦。

自家娘子对自己太好了,自己当初考下童生,自感字练的可以,想去售卖补贴家用,谁知硬是让自家娘子给拦下了,说是让他一心读书,不要担心家用,一切有她。

李清而后一心读书,前不久又考下了秀才,这心中的想法又蹦出来了,他心道不能这么让娘子花钱了,作为家中的男人,他也应该赚些银两,这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于是李清今日就决定先写上两幅字,拿去城中探探路,看看能否卖的出去。有着之前童生的前车之鉴,李清决定暂时不让自己娘子发现。

刚才芦玉进来,李清还有些忐忑,以为是自己娘子发现了自己,现在想来,是自己多想了。

至于考取举人的事,三年一次,时间还久,李清对此颇有信心,如今卖些字倒影响不大。

两幅字很快就写完,李清倒也没做文抄公,只是写了这方世界习以为常比较经典的两句格言,他主要卖的是他自己的字。

如今李清对自己的字颇有信心,那是一个飞扬飘逸,有时李清写完,自己都陶醉了,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天上的文曲星转生,怎么写的这般好字。

写罢,李清待墨迹晾干后,将两幅字卷了起来,而后塞进了背后掩饰。

对于今天,他可是谋划已久的,决不能让自家娘子看出来。

“娘子,我去城中买些书。”李清用早已找好的借口说道。

“好,路上慢点。”芦玉在屋内答道。

“嗯,我走了。”李清平静的说完,而当走出院门后,却有种掩饰不住的笑意,看来第一步是成了,接下来就是第二步了。

李清走在城中,目的地明确,他之前买书的时候,也打听过这城中售卖字画的地方,就在城南的一处城隍庙前,有时卖字画人多,都占满了一条街。

李清出了家门后,将藏在背后的字拿了出来握在了手中,如今他一幅文人打扮,走在城中是怡然自得,再也没有刚进城时那般拘谨与陌生,短短三年,就仿佛在这城中生活了好几十年似的。

来到城南,李清先没卖字,他先将其他人的字画看了看。

画就不用看了,跟李清不相关,主要是看字,看了半圈,李清心中一笑,他有了底。这些人的字,虽然敢拿出来卖,皆是有点东西的,不是一般字。

但有东西不假,并不多,远远不如他。

直到转完,李清都没见到有一个能超过他的,他此刻信心十足。

又问了几个价钱,从几十铜板到几百铜板不等,倒是没有超过一两银子的,似乎一两银子就是个界限。

李清找到一处空地,一边是墙,一边是一个老头,他也在卖字。

李清将自己的字铺开,一直观察着他的老头就瞪大了眼,作为文人,这字的好坏,其实是一眼就能辨别的,李清的字,不说超过他,就是超过这整个城隍庙前的这条街的所有人都不在话下。

再一看李清,也就不过二十出头,老头心中一动,难不成是给别人卖字。

不过他并未开口,不论李清给谁卖字,两人做的是竞争生意,谁先开口谁就输,老头卖了一辈子字,这点道理如何不懂。

假装看不见一般,老头只盯着自己的字,而一边的李清也只看着自己字。

说来这卖字画和卖鸡鱼不同,吆喝是万万要不得的,那太掉价的,卖字画讲究的是情投意合,买家看中那个了,小声一讲,要是价钱合适那就自然收下。要是看不中,你再吆喝都没用,还会惹的人嫌。

再说一吆喝,那还能有文人高雅的风骨嘛。

却说李清,把字这么一铺开,顿时就如沙中一颗珍珠露了出来一样,吸引了旁边人的眼光。能来逛这条街的,商人官人种种身份都有,爱好字画不说,时间久了,这鉴赏能力可不比文人差。甚至因为见得多的关系,比一般的文人要更能识得字画。

“好字啊!”

一个走到李清跟前的商人模样的人在看到李清的字后暗自感叹了一番。

此时旁边人也有看到,心中同样暗叫一句好字。

不多时,李清字前就围了七八个人,这人啊,在什么地方都是一样,喜欢扎堆,喜欢买高不买低,李清这人一扎堆,就有更多的人来了,就像凑热闹一样,很快,二三十号人就将李清围的是水泄不通。

有人问价,李清却是未答。

今天是卖字不假,但一看这周围的其他字,与围起来的这些人,李清心中就一动,他心想自己这第一天来最好能打响个名头,别人不敢卖一两银子,自己为何不能卖。

此时围的这些人虽多,但李清觉得还是不够,自己今天是能卖多高卖多高,卖的好了,以后就不愁卖了。

见到有后面围的人挤不进来,见不到字,李清将字拿起,直接高高挂在了身后的墙上,这下是来再多人也能看的清了。

这番一挂字,顿时半条街的人都快围上来了,皆是惊叹李清字不一般。

有人见到李清面生,问起李清,李清如实作答,听到是今年新中秀才,不少人都点了点头,说来这鹤鸣城是大,但好的字画就那么多,如今多一个李清的字进来,可是让不少喜爱字画的人欣喜不已。

“这字到底卖多少啊?”

有人又问道。

李清知道此时火候是够了,不能再下去了,不然就是持才傲物了。

李清一笑,拱手答道:“此两幅字,不多不少,一幅三两银子。”

“什么?”有人吃惊。

“三两,这够买其他十幅了,你旁边的刘老秀才卖了一辈子字,也不过一幅字一百铜板。”有人又说道。

听到说起自己,一边一直紧密观察局势的老头,也就是刘老秀才有些坐不住了,他是卖了一辈子字,但他的字也就值个一百铜板,有时家里困难了,七十铜板也卖,这本来没啥,但此时一被点出来,

刘老秀才是坐立难安。

“少点吧,一幅字一两银子如何,两幅字够你一月吃穿了。”有人又说道。

听到这,周围围着看热闹的人一片惊呼,惊呼不是李清敢卖三两,而是有人真的愿意出一两银子买一幅字,这可了不得啊,这在这条街可是大新闻。

此刻,周围卖字的都门庭冷落,唯有李清这里热闹非凡。

听到有人报价一两银子,李清却不言语,只是摇了摇头,众人看向那个报价的,那人似乎是个商人,此时见到众人看自己,也有心为自己刚才报价找说辞:

“这城内这等字是少见啊,我买了十年字画,也只见过几次而已,一两银子不算多,这等文才受的起,这样我再加半两如何,一两半买你一幅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