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09节(1 / 2)

加入书签

第3010章 饿死人你这大队干部也当不成

南萌玉又对广发家的说:“第三,你家里不是没钱,因为,我刚才就说过了,没钱可以用东西抵,你的围布挂饰,就可以换回你家的一百五十斤粮。所以,你不在可以免费用药的范围。

第四,你在这里胡搅蛮缠,已经影响到了大家买米,所以,我决定,我的粮食不卖给你,你回去吧!”

她转向马支书:“马支书,你记住,我的粮食,不要卖给这个女人。而且,以后任何人怀了故意捣乱之心,影响粮食的发放购买,都一样对待,捣乱者,不给谁粮食!”

马支书马上答应了:“好的南医生。”

他转向人群:“乡亲们,听到了吗?谁捣乱,就不卖给谁粮食。大家都老实点,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周大冲,把广发家的拉到礼堂旁边的储物房关起来!”

旁边一个三十来岁的高大男人马上大声答道:“民兵营长周大冲收到!”他说罢,一个箭步冲过去,抓住了广发家的一只手就拉向场外。

广发家的傻眼了,居然还可以不卖给她?

她拼命挣扎着,朝着马支书大喊:“马支书,你要是不卖粮食给我,我们一家人都会饿死的。你这是想要让我饿死吗?你好狠的心。你就不怕,我们一家人饿死了,你这支书也当不成?”

谢大队长说过,饿死了人,他们这些大队干部也当不成。因此,她确定,她就算闹,他们不敢不给她粮食!

而能动动嘴巴就能拿到粮食跟花钱才能拿到粮食比,她当然想要闹上一闹。只要不动手,只是动动嘴巴,怎么样都不会有事。

可怎么也没想到,支书不但不卖粮食给她,还让民兵营长把她关起来!

“呵呵。”马支书冷笑:“全球天灾面前,饿死几个人算什么?这么大范围的灾,上面想要赈灾也只会去那些被洪水冲走了一切,还死了人的重灾区。

象我们这种只是减产没死人的地方,上面有没有救灾粮发放都不清楚。只要上面没人救灾粮,饿死人就是正常的。

我已经给大家找了粮食回来,是你自己不要,饿死了关我卵事?大冲,拉她出去。”

广发家的急了:“你真的不管啊?”

以前集体的时候,不就是这样的吗?再没钱,也得把粮食给分下去。然后到年底才统一从工分里扣。

对别人来说,欠了生产队的钱,就好象头上压了担子,觉都睡不着,在估摸着自家会超支,都一方面发狠上工,多捞点工分,一方面在家里养着几头猪,等年底杀了卖了交超支款。

但广发家的却是根本不急,上工也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别的女人一年有两三千工分,她却是只有一千多家里也不想养猪,因此她家的超支款就一直拖欠。

反正,生产队不敢不分她粮食,因为生产队长不敢饿死人。

她就拿准了这个脉,才不怕欠债。

也是因为这个,今天才又故技复萌,想要空手套白狼,把粮食拿回来再说。

第3011章 把她关起来

广发家的以前欠生产队的钱,其实都是转移到收款户头上,她就不还款,最多就是在开大会的时候点名批评她,也没人敢不分粮给她。

连本地村人的钱她都敢欠,今天那个拉粮来的是外地人,她更没有压力了。

因为卖粮的人是大队干部,她算足了大队干部为了不饿死人,不敢不分粮食给她,而只要拖了一段时间,到时候外地人走了,她更加不用还了。

只是,她没料到,自己的阴谋却被人看透了,更让她惊慌的是,这个马支书,居然不怕她一家人被饿死?

广发家的顿时急了:“马支书,我错了,我不闹了,你让周大冲放开我。我有钱,我马上拿钱来买粮,我不拖欠粮款了。”

周大冲见她认错,便停下了脚步。等着支书的处置。

然而,马支书哪里还会理她?更何况,说不卖给她粮食的人是南萌玉,现在南萌玉就是全大队的恩人,马支书敢得罪她吗?

肯定不能,因此,他看都不看广发家的,而是偷看了南萌玉一眼,见她面无表情,便知道她是真的不打算卖给广发家的了。

他马上朝着排队的人们喊道:“下一个!”

广发家的见马支书不理她,又见他瞟了南萌玉一眼,便知道他是看南萌玉的脸色行事呢。

她连忙朝着南萌玉大喊:“南医师,我错了,你把粮食卖给我吧。”

“不好意思,你明显是来捣乱的,所以,我的粮食不卖给你。”

“南萌玉,杀人不过头点地,我向你道歉还不行吗?求求你,把粮食卖给我吧。”

南萌玉根本就不再理她了。

广发家的没想到这外乡人居然不“我都道歉了,你凭什么不卖粮食给我?”

南萌玉哼了一声:“就凭我是卖家,我的粮食,想卖给谁,就卖给谁!想不卖给谁,就不卖给谁。刚才好好的粮食一块钱一斤你不卖,现在没你的份了。正好,我拉来的粮食只有十万斤,还有点缺口呢,你不要正好。”

周大冲见马支书和南萌玉都没打算原谅广发家的,便继续拉着广发家的走。

广发家的一见自己认错也不能买粮食了,顿时撒泼起来:

“马成功,你南的,你们个的,敢不称粮食给老娘,你们……”

周大冲没想到她居然敢骂南萌玉,这是他们全大队的恩人啊,如果被她骂走了,全大队的人怎么办?

他一急之下,就捂住了广发家的嘴巴,广发家的却张口就向周大冲咬去。

周大冲见她咬人,更怒了,连忙放开她的嘴巴,抓住她的手往后一拧,叫道:“满发,大栓,拿绳子来!”

人群中有两个青年马上站了出来,往村里去找绳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