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7节(1 / 2)

加入书签

萌玉奇怪:“你们不是都有名吗?”

哪有人愿意丢掉自家姓名的。

“那是上家主人给取的名,就连姓,也是上家主人赐的。如今跟了新主人,自然由新主人赐名。”

看了看顾东行,说:“既然这样,便给你们另外取个名吧。我夫家姓顾,以后你们也跟着姓顾吧。你们两位大人,名字还是用原来的,我平常就叫男人为顾大,女人便叫顾妈,至于两个小孩子,男的叫顾小年,女的叫顾小红吧。”

四人见萌玉居然赐他们姓主人的姓,都欢喜谢恩。因为,一般下人都只是赐个名,很少有赐姓的,而将主人的姓赐给他们,只有劳苦功高的老仆能有这份待遇。

更何况,叫男仆为顾大,那等于说,他就是以后家中下人的头了。

萌玉又说了一些规矩,无非是要忠诚,不得背叛之类的话,又给四人作了分工。

顾大负责对外的事,顾妈负责内部事务。但更具体的,却没有分清楚,因为就这么四个人,没有办法细分,有事大家一起做。

因为房子才刚刚买好,里面除了基本的家具,其他什么都缺。萌玉先安排他们四人在家打扫房间,自己跟顾东行将东西放下,便打算出去大肆采买。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这吃是大事,两人先去买粮。

镇上有两家米铺,一家是刘家米铺,另一家是郑家米铺。两人先进了刘家米铺。

“老板,这粮食怎么卖?”

那米铺老板见萌玉两人衣服不怎么样之前为了让自己的身份符合从山里出来的人,因此法衣幻化成旧衣,便对两人不是很热情。

只说:“糙米八文钱一斤,黑面十文钱一斤。”

萌玉郁闷,这是谅足他们只吃得起糙米和黑面呢。看来,无论是什么世界,都存在狗看人低的人。

她按着性子问:“精米白面呢,多少钱一斤?”

那店小二把眼一张:“问了价你又买不起,不如别问。”

萌玉还待再说,顾东行拉着萌玉就走。一边走还一边说:“狗眼看人低的人,不用跟他们做生意。”

那店小二顿时怒了:“你骂谁是狗呢?”

“谁答应谁是狗!”萌玉回头说了一句。

“你们反了,居然敢骂我是狗!”店小二追出大门,朝着萌玉二人大骂:“穷鬼,一辈子都吃不起精米白面的穷鬼!”

萌玉还想回头,却被顾东行扯着走了。

俩人到了斜对面的郑家米铺,萌玉依旧问出那话:“这些粮食都怎么卖?”

郑家米铺见两人从刘家米铺出来,还被刘家米铺追着骂,以为他们是想货比三家,便说:“糙米八文一斤,普通细米十文一斤,精米要十四文一斤,黑面十文一斤,普通面粉十二文一斤,精面十六文一斤。小黄米十八文一斤,糯米二十文一斤。”

萌玉听了,直接说:“给我称两百斤精米,两百斤精面,五十斤小黄米,二十斤糯米。”想起了什么,接着又问:“你们帮送货吗?”

第2005章 忽然出现的百宝囊

店小二笑容满面:“您买了这么多,当然帮送。”

萌玉一听帮送,又买了一些豆类,杂七杂八的总计买了十两银子的东西。

见萌玉要这么多米,店小二早就喜出望外了:“请问送到哪里?”

萌玉指着后面的一条街:“那边河边的一条街,那座两进的院子,上面写了顾宅。”

刘家铺子的店小二在萌玉他们出去后,还故意去追着看,想要溪落一番,没想到对方居然一买就是几百斤!

他不由有些眼热了,如果他刚才热情一点,这批生意就是自己的了。

可他不知道的是,等掌柜的回来后,这个店小二被那边搬运小工告诉说因为他丢了十两银子的生意,然后被掌柜罚到了后面当搬运工。

所以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任何人。就算对方是真的穷人买不起精米,谁知道人家哪天就发达了呢?刘家米铺店小二的做法,只会将生意越做越小,也难怪掌柜会罚他了。

萌玉自然没有去关心刘家米铺怎么惩罚店小二,那样的小人物,她根本没有去记。她和顾东行又进入了杂货铺,锅碗瓢盆菜刀板子之类的东西,又花了十几两银子。

结过铁匠铺,想到自己新家后面有个菜园,便又买了锄头和锹等农具,还特意去买了各种菜种。

之后,萌玉他们又去了成衣铺,这里的布有麻布粗棉布细棉布,她嫌麻布硬,因此直接买的细棉布。给自己和顾东行买了四季成衣各四套,然后又买了十几匹布料,准备让下人自己缝衣服。

只是,给钱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的细棉布衣服很贵,这一下又花了六十多两银子。

大概,是这里的纺织技术难度大,所以才那么贵吧。

买好之后,忽然又想起铺的盖的还没买呢,虽然原本就有垫的棉胎,但套子也该换,这样一来,又花掉上百两银子。

付款之后,开具了凭条,便让对方送货上门。

眼看着银子如流水般出去,顾东行的眉头皱起:“咱们得找个营生才行。”

萌玉白了他一眼:“我早就说过,要开医馆,你又不让我开。”

顾东行大手一揽,将她的肩膀揽了过来:“老婆,你要赚钱养我,把我养成一个吃软饭的男人吗?”

萌玉笑着点点他的鼻子,故意曲解他的意思:“老公不想吃软饭,那就炒米吃吧!”

顾东行笑了起来,笑得胸腔一震一震的。他揉揉萌玉的头发:“老婆,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把孩子生下来,赚钱养家,那是你老公我的事。”

好吧,男人要养家,她无话可说。而且,心中很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