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2节(2 / 2)

加入书签

刘花香可愁人了,说:“杏哥儿给看的,说是府县里私塾同学的妹子,比元元小两岁,都定了亲了,结果那姑娘爹给死了,守孝三年耽误到了如今。”

“二婶,元元的未婚妻定是孝顺的。”黎周周便道。

刘花香就改口,“对对,孝顺的,孝顺孩子。”

黎周周给岳母二婶添茶水,刘花香喝了一口,又说:“刚你问什么来着?哦,考的咋样。元元还好给他阿爹争气,前两年考中了童生,秀才嘛落了一次。”

“健安是读书还行,就是每次考试不是闹肚子就是发热的,童生也没考上,不过还小不急,冬冬读书就不是什么料子了。”刘花香为了儿子和孙子也是发愁,花了这么多年束脩费,什么毛都没捞着。

黎周周昨日见了小辈,便安慰说:“健安和冬冬年岁都不大,二婶便急,慢慢来。”健康十二岁,冬冬九岁。

旁边李桂花可算是能插话了,眉眼喜色,“那我们晨晨和阳阳不一样,尤其是阳阳读书可聪明了,赵夫子都说阳阳像他大哥。”

顾晨顾阳两兄弟,顾晨今年十六岁,顾阳年纪小比冬冬大一岁,今年十岁。

刘花香听了李桂花这放屁话就撇嘴,“那么厉害,考上什么了?正好亲家母说说,让周周听听。”

“……”李桂花气,可面上还笑说:“阳阳不是还小嘛,他大哥考童生都十二三岁呢,我家阳阳这不是还差着两年,急什么。”

“那就等两三年考上了再来说,现在给脸上镶金子呢。”刘花香就差呸了,拿着她家孩子踩着夸自家的,谁不会了。

黎周周听岳母二婶吵嘴,心里想笑,觉得一下子回到他怀福宝那时候一样,吵吵闹闹的,该做的都做着还一起缝衣裳纳鞋底,就是这般的关系,多少年了也没变。

挺好的。

“等麦子收完了,光宗和他爹去镇上卖粮,正好同王家人一块去一趟府县,给杏哥儿传个话,说你回来了,把元元也带上,你瞧瞧看,长得大小伙子了。”

黎周周:“不急,别耽误元元功课,七月私塾应当放农假,到时候回来,我们还在村里。”

“也成。”刘花香嘴上这么答应着,可心里小算盘扒拉,还是决定早早给杏哥儿去传信,接了孩子早回来,趁着周周还在村,以她家杏哥儿和周周的情分,要是有什么好处了,也该紧着,别便宜了李桂花那儿去。

李桂花说:“周周,我听说,你家要盖屋了?我娘家兄弟多,到时候农忙完了,让他们来帮忙,咱们一家人,不收工钱的。”

“咋滴你原还想收钱啊?既然不收钱点出来干啥,好像周周抠你家那几个工钱似得。”

“……”

黎周周笑说:“我家院子是相公请人画了图纸,材料先送镇上运回来,旁边的也要动工,幸好这么多年,旁边还空着,原本想要是占了那就要往后挪挪了。”

他家院子隔壁是王家,另一边是空着的,如今这么多年也没占。

“之前村里也想落这边,沾沾你家福气,不过想的人多了,都快打起来了,村长就说干脆谁家都不许盖你家旁边,所以空了下来。”刘花香说。她那时候也想要这块地,以后健安长大了,给健安盖院子的。

刘花香偏疼老二黎健安不假,不过因为黎家上一辈干的偏疼老三,最后闹得家宅不宁不说,还兄弟反目,跟着父母断了干系。黎二为此是记在心里了,黎健安上学,光宗儿子冬冬也上,黎健安吃啥好的了,孙女九月也跟着吃一口。

偏心总是还有的,不过大差不差的,就是连光宗媳妇儿都跟娘家人说:“我现在还巴不得婆母偏心小叔子,这样一来,我家冬冬九月也都能沾点光来。”

娘家嫂子就说:“你能说这话,就是你婆母也没太偏心,真偏心到胳肢窝的,那你可是一肚子苦,想都不会这么想,还是有福了。谁家能供俩读书郎,你那公爹婆母都不差的。”

现如今日子再好,那也是个种地的,读书买纸多贵啊。

光宗媳妇想想也是,婆母没咋刻薄磋磨她,就是女儿九月家里也疼爱,她以前小时候过年了,哪能年年穿新衣,时不时的买头绳手帕啊,她家女儿连着银牌牌长命锁都是有的。

第二天,苏石毅带着苏家人来了。

问好的,惦记的,说话的,黎周周一一应对,都还是老样子,说的也是那些话,托了黎家的福,现如今房屋盖起来了,孩子也多够吃够穿的,说着说着便问还缺不缺伺候的?他家娃娃多。

苏石毅在旁板着脸,“大伯二伯,来时咋说的,表哥这儿现在不缺人了,人手都满了。”

“我就是问问,再说问你表哥,也不是问你,你就跟长辈这么说话。”苏大伯道。

大伯娘也在旁窜着说:“你都在你表哥那儿干了几年了,别那么小心眼,也想想你底下的弟弟来。”

意思苏石毅挡回去了,只是怕用了苏家其他小辈,苏石毅没活干了。

黎周周神色笑容也敛了几分,说:“石毅也不是托词说假话,我现如今不做什么买卖,全交昭州那边合伙的管,石毅也是个听差的,不过家里小辈要真是不种田了,那就到石毅底下磨炼磨炼几年。”

这下苏大、苏二两家嘎的歇菜了,尤其是跳的出头挤兑苏石毅的大伯娘,脸上表情多变,是想送去呢,但怕苏石毅给自家孩子磋磨刁难。

再者说,听黎周周这话意思,黎周周不做买卖,苏石毅也是给昭州那边打工的,既然不是当老板数钱的轻松活计,那干啥还要做买卖?苏家人心便凉了一截,也歇了送孩子去黎周周跟前干活的念头。

正午刚过没多久,苏家人吃了饭就赶车回去了。

这里没地方住。

黎周周是捡了空闲问小桃,“苏家人待你如何?”他看小桃眼睛都是有些肿,想必前一天哭过。

“跟我说老实话。”

柳桃刚张了口,听见后一句,便把‘没什么’咽了回去,实话实说:“大伯娘二伯娘笑话我生了个闺女,婆母听见了,嘴上骂了回去,可关起院门来当着我面说些怪话。”

“我知道说我的,什么家里母鸡下蛋都知道下一窝……”

柳桃眼红了,学不下去了。当着石毅面,婆母小姑子对她和悦娘都好都热情,可石毅一不在了,婆母说的话难听了,苏家孩子对着女孩也不精心,男孩有蛋吃,悦娘除了第一天吃了一个,后来连着糖水都没沾过。

她倒不是为了这一口吃的置气,而是在昭州住惯了,在苏家、在苏家村,那里的环境,人人都是这般,轻视轻贱女孩子哥儿,人人都夸苏石毅娶了媳妇,又说他们还年轻,定能再生,再生几个小子也能养活的起来。

柳桃以前也想总要生个男孩,不能单悦娘一个,没给苏石毅传宗接代,可如今回到了苏家村,她深受其中受了委屈,便回想以前自己想法,只觉得对不起自家姑娘来。

“村中风气便是如此,一朝一夕改不了,说回去了也只是费工夫也纠正改不过来根深蒂固的想法。”黎周周知道小桃委屈。

时下在大历,这般想的是普遍,村中是话语粗俗直白了,权贵家中不过是修饰一般,套个多子多孙多福气,总是稀罕男孩子的。

昭州才是特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