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节(2 / 2)

加入书签

段宝斋听完只觉得心头更加郁结。

韩传军瞧他彷徨模样,一笑道:“你现在不用想明白,在我军中的,最终都会明白。我说的道理,才是正经道理。如今还是来聊赵渊……我们千里奔袭,他们却已有警觉早早逃逸,让我扑了个空……谢太初不简单。”

“为何是谢太初?”

“赵渊双腿残疾,已褫夺封号。他能有这份能力又怎么会沦落到宁夏?”韩传军道,“况且你刚才描述之中,我也瞧不出乐安郡王分毫胸襟眼界。此人不值一提。定是谢太初为他出谋划策。”

“大人,末将觉得应该加紧追踪,尽快绞杀这数千人的队伍在漠南,以免他们真成了气候。”田允恩道。

“确实如此。”韩传军点头,问段宝斋,“你最了解赵渊,你觉得,他们接下来会去哪里?”

段宝斋想了片刻。

有些记忆慢慢浮现,变得清晰。

“回家。”他道,“开霁离家十余载了,一直想回家看一看。霜降前后,先太子承诺过谒陵削藩后,他便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

田允恩一砸拳头:“我们来了阴山,他们往开平跑。这是临死也要死家里对吧?”

韩传军点点头:“他也无处可去了。”

“来人,就地整顿后向开平方向追击,日夜兼程,务必将他们拦在边墙外围剿。”

“是!”

各部将领纷纷领命回营。

大军开始结集,向着来时的方向转过去。

不消半个时辰,第一波人马已经开拔。

段宝斋沉默随着大军往南骑行,车轮、马蹄、脚步声在阴山下汇拢成了震耳欲聋的巨响。

在这纷杂的响声中,他恍惚听见了赵渊的声音。

*

那是在某一个夏日,在什刹海旁,知了鸣叫,柳树下略有凉风袭来。

“玉书,你说哪里是我的家?”赵渊饮完手中的青梅酒,问他。

段宝斋笑道:“自然是开平。”

“有时候这么觉得……有时候又觉得,我在开平呆了十几年,在顺天府亦呆了十余载。我对京城熟悉程度尚在开平之上……那京城,是不是也是我的家?”

“你糊涂了,有家人的地方,才算是家啊。”

赵渊笑了笑,有些忧伤。

“你说得对……有家人的地方才算是家。若没了家人……那算什么?”

那时,他们都还年少。

并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对方。

可是若再有机会,能够再见到赵渊。

他一定会说出那个在心中想过无数次的答案。

“没了家人,还有兄弟,还有故土。大端境内,长城内外,有我端人之处,便是你的故乡。”

第55章 险棋

赵渊虽走,多少还有些痕迹。

命士兵点灶,统计下来,也不过六千余人。

自归化城到开平。经过张北草原,一马平川,六百里地,急行军也不过十日,若赶得及回程时便能将赵渊堵在半途。

以五万兵力围剿六千人,手到擒来。

此次出开平本就为了诛杀肃王余孽赵渊,若能斩首赵渊首级,军功自然显赫,众人摩拳擦掌,迫不及待。

韩传军的队伍没有在阴山下停留休整,便直接往东而行,不肯停歇。阴雨连绵,草原上温差极大,众人苦不堪言。

可田允恩在前列嚷嚷道:“快马加鞭,赵渊就在前头。杀了赵渊,人人有赏!人人论功!”

*

“自阴山至开平,六百里地,一马平川,与归化城擦肩而过,途径云川、榆林、东胜、玉林、张北、独石口、然后达开平。”

虽然拔营时说得轻巧,可肃王一路疾行,除了休整,其余时间都在赶路。

萧绛拿着舆图,与其他诸位将领一同上了肃王的车辇,几个人在车辇上议论军情。

“咱们的直拨带了消息回来。韩传军的部队在阴山下略作整顿,没有休息,已经从背后追了上来,离咱们也就不到一百五十里。”萧绛说。

“他们咬得真紧,三天的脚程就能赶上。”阚玉凤皱眉,“五万人奔袭六百多里地,我以为他们多少要在阴山下休整两日……”

“玉凤在贺兰山北,跟韩传军交道打得少。”萧绛苦笑道,“他这个人极有天赋所经大小战事,无有不胜的。擅长诡道,又敏锐警惕,一般行军之策很难骗得了他。之前在宣府时,便已经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了。”

“既然懂得谋略,又怎么不知运兵应张弛有度的道理?”阚玉凤问,“草原上天气莫测,这几日倒春寒,阴雨连绵夹杂着冰雹,地面泥泞有沼泽出现。行军异常艰难。部队已经赶了十日路程,再这么下去人困马乏,不怕咱们乘虚而入,杀个回马枪?”

“他们五万人马,怕咱们回马枪吗?也许正等着呢。”萧绛说完叹息一声,“他拼命追赶,我们便只能被迫逃逸,深陷被动,无法休整的人是我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