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0节(2 / 2)

加入书签

夜政雄也看着莫相笑道:“原来这个付俊生是莫相的门生啊,莫相果然宝刀未老,教出的门生各个学识渊博。”

莫相连忙躬身:“皇上谬赞,俊生比起君家的小公爷还是要差了一些。”

夜政雄意味深长地看他一眼,没接他的话。

“殿试第三名,新科探花:永安侯府,萧翊然。”

第三名一报出来,永安侯差点没压制住自己的激动,兴奋地跳脚了。

太好了,翊然竟然真的中了一甲,虽然是探花,但是绝对够光宗耀祖的了。

“恭喜侯爷!”大家又羡慕地看向永安侯,朝他道喜。

“同喜同喜!”永安侯兴奋的不行,立刻朝他们拱手。

夜政雄看着激动的永安侯笑道:“萧武,你儿子中个探花郎,朕怎么觉得你比人家中状元,中榜眼的还高兴啊!”

永安侯连忙出列躬身:“翊然那孩子的学问不比状元郎,也不比榜眼,能得个探花郎,臣已经很高兴了。”

夜政雄被他逗笑了:“你倒是容易满足,不过这状元郎不也是你家的女婿吗?你这算是双喜临门,今儿这朝堂上该数你最高兴。”

第453章 封官

永安侯连忙冲夜政雄笑道:“家中有喜,臣自然是高兴。”

永安侯其实有些弄不清楚皇上说这话的用意,这是在敲打他翊然这探花是因为跟君家结亲的关系才来的?还是说皇上不满他们萧家跟君家联姻。

不过不管是哪一样,他现在只能打哈哈。如果翊然这探花是因为君家来的,那说明他们跟君家这亲事没选错。如果皇上不满萧家跟君家联姻,那他们也不可能因为皇上而取消婚约,这马上就要过年了,两个孩子都要成亲了,这婚事绝对不能改,更何况他们家冷玉那么喜欢君千澈,他们对君千澈也十分满意,错过了君千澈,他们可再找不到这么好的女婿了,所以这时候只能装聋作哑了。

夜政雄也不管他听没听懂他的意思,没再继续往下说,看着李元道:“去把新科状元,榜眼,探花都请过来吧。”

“是。”李元应了一声,便出去了。

参加殿试的贡生们都还在保和殿等着消息,见李元过来,大家立刻便都跟着紧张起来。

李元走到大家面前,直接传了圣旨:“皇上有旨,宣新科状元君千澈,新科榜眼付俊生,新科探花萧翊然觐见。”

听到李元宣布的状元榜眼探花,那些贡生们全都羡慕地朝他们看了过去,也有向他们道喜的。

“恭喜君小公爷,三元及第,再夺殿试榜首。”

“恭喜俊生,成了新科榜眼。”

“萧四公子一表人才,果然配得上做这探花郎啊!”

“多谢。”三人都朝着道喜的贡生们拱了拱手,便跟着李元去了大殿。

“新科状元君千澈,新科榜眼付俊生,新科探花萧翊然,觐见!”

门外的太监一声禀报,三人便一起进了大殿。

所有朝臣都朝三人看了过来,全都羡慕得不行,忍不住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那就是君家小公爷啊,谁能想到今年的新科状元会从容国公府出来呢!”

“这下君家可更不得了了,不仅全家都是大将军,如今连状元都有了,这不仅是兵权,连朝堂也想染指啊!”

“皇上能钦点君家小公爷做这状元郎,可不就是默认了吗?”

“皇上为了能立轩王做储君,也是煞费苦心啊!”

“皇上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思,让莫相那门生当了榜眼,却没让莫相的亲孙子入榜。”

“哎,谁让现在毓王不得宠呢,莫相也只能干看着!”

“倒是这萧家跟君家联了姻,得了君家的势,他家小公子也得了探花郎。”

这些官员的议论声时不时传到三人耳里,三人却像是什么都没听到一样,丝毫不为所动,目不斜视地走到玉阶之下,一起跪下:“臣子(草民)参见皇上。”

夜政雄看着他们三个笑道:“这次的状元榜眼探花,真是个个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啊!”

还别说,夜政雄这话一点没夸张。

这君千澈和萧翊然长得好也就罢了,就连那个付俊生都应了他的名字,长得一表人才,俊美不凡。

“皇上谬赞!”三人连忙躬身。

“都起来吧。”夜政雄朝三人微微抬手,三人这才站起身。

君千澈他们刚起身,莫相便站了出来,看着君千澈笑道:“这次殿试的题目是沙洲水患,想必状元郎对这沙洲水患是有解决的妙法,不如便跟我等讲解一番。”

不等君千澈说话,夜政雄便道:“既然莫相想听,那状元郎便讲讲吧,也好让这满朝的榆木脑袋也开开窍。”

“是。”君千澈躬了躬身,才开口道:“洪灾泛滥,无外乎从两个方面治水,一是疏通河道引水,二是建造堤坝防水。”

君千澈才刚说完,莫相便不屑地哼了一声:“还以为状元郎有什么高见,壅防百川,堕高堙庳,这谁不知道,想必这次来参加殿试的贡生都是写得这些吧!”

莫相那不屑的话,明显是嘲讽君千澈不是凭真本事得来的状元。

其他官员虽然都没吭声,不过也都跟莫相一样的想法。

这君小公爷说的这些不跟他们说的一样吗?就这些皇上就让他当了这状元,明显就是给轩王铺路了。

君千澈却像是没听到莫相嘲讽的话一样,继续道:“第一疏通河道,我们知道之所以会引起洪灾,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河道堵塞,先清除河道淤泥,将浅的河道挖深,保证行洪畅通,第二防洪蓄水,我们可以建造堤坝,自己调节洪水的疏放,还可以修建水库将多余的水存放起来,若是遇到洪水,就放水,若是遇到干旱,也能用水库里的水不至于让农田干旱。第三分流灌溉,一般的堤坝也很难防洪,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些洪水引流,用以农田灌溉,少量引流,不仅不会危害百姓,还能利于农事,每经一处都引流一些,自然就引不起洪灾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