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8节(1 / 2)

加入书签

第115章 破釜

陶新荷舍身入庵的第二天,从陆园里便传出了个消息:陆夫人赞许小妹大义,故愿替亲妹偿补为妇之责,诚以万钱为聘,募美人予崔氏。

并言明“旁事不求,但需性情坚韧”。

崔太夫人听说后,气得当场就把瓷盏给摔了。

底下的人都吓了一跳,林氏回过神后,小心地劝道:“阿娘,我看陆夫人也是在气头上,要不还是让长嫂出面去同她谈一谈,反正我们家也不是真地眼下就要给元瑜纳妾,有什么事都好商量。”

崔太夫人闭了闭眼,缓下气息,淡声吩咐道:“备车,我亲自去趟陆园。”

众人一讶,唐氏更是直接道:“阿娘,您是长辈,哪有屈尊的道理?”

不料崔太夫人竟直接没好气地冷道:“那不然你去么?”

唐氏蓦地一怔,不敢再言语。

“陶云蔚既把这种风放出来了,你们谁去都是无用。”崔太夫人沉沉说道,“她就是等着我去的。”

陶云蔚这么做,无非就是在拐着弯儿地告诉所有人崔家有多刻薄,所以找个妾室亦须得“性情坚韧”,摆明了就是在引导世人去联想陶新荷修行之事。

前有陶新荷自愿苦修十年得圣上嘉许,后有陆氏宗妇宣称要替亲妹偿补为妇之责,再有她们的两个兄弟,一在兰台,一在名门,上下都可兴风作浪,只怕要不了两天,陶家就要踩着崔家的名声往上头爬。

更何况前日长子还在同她说,圣上已准了陆方等人所奏,决定修撰《氏族全谱》,并将此事交给了淮阳陆氏牵头——也即是陆玄来主持。

这关头,崔家怎能闹出这些事来?

陶云蔚的时机抓得太好了,好到她这个老婆子都不得不痛痛快快认这个栽!

长媳今日称病未出,崔太夫人此时也没打算指望她,带上莲追和莲华就出了门。

陶云蔚正站在书案后写东西,外间侍女走进来禀报道:“夫人,崔太夫人已入院中了。”

她目光未离纸面,手中仍提着笔,闻言点点头:“备好茶点你们便下去吧。”

杏儿默默将刚刚泡好的酸梅饮放在了旁边,然后领着左右退出了屋外。

陶云蔚刚端起来喝了一口,崔太夫人就进来了,也是将近身侍女都留在了外头。

陶云蔚不紧不慢地将瓷盏放下,微微一笑,颔首浅礼道:“云蔚身子不便,未曾远迎,还请太夫人见谅。”

此时室内就她们两人,崔太夫人也没打算演什么过场,视线顺着对方打量下来,落在了陶云蔚手边那一堆书和面前的笺纸上。

似是察觉到了她的诧异,陶云蔚含笑解惑道:“圣上让夫君主持修撰《氏族全谱》,我帮帮忙。”

崔太夫人顿了顿,少顷,意味不明地说道:“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潜质。”言罢,索性直截了当地入了正题,“我答应你,三年之内不会给元瑜纳妾。”

“哦,”陶云蔚笑了一笑,“太夫人可真是体恤。”又道,“既然如此,那我先把人挑好给您送去,至于什么时候用上,崔家自己斟酌就好。”

崔太夫人眉头一竖:“你莫要太过分!”

“我过分?”陶云蔚倏地沉了脸色反问道,又凉凉一笑,“新荷被你们崔家逼的要去十年苦修,你却轻飘飘来说句三年不给崔元瑜纳妾便罢,太夫人当真是高高在上,莫不是觉得这并非是你建安崔氏应该做的,而是您老人家行的打赏?”

崔太夫人几时被人这样顶撞过?当即青了脸色,恼怒地道:“是我逼她去修行么?明明是你妹子自己心眼小、妒性强,她自己伤了身子,也并非因我之故,怎么,还要我们崔氏宗孙为她断了后不成?这话你便是说给谁听,也没有这个道理!”

“谁管你们要不要给崔元瑜留后了?”陶云蔚眉梢一挑,嘲讽地笑道,“况太夫人真当我是个傻瓜,还费力玩文字游戏,您三年之内不给崔元瑜纳妾,那就是说别人可以了?您若诚心,就该说不‘许’他纳妾——还有,太夫人不觉得三年比起新荷的十年,实在太短了些么?”

“不过算了,我也没打算同你争这个。”陶云蔚扶着腰坐了下来,抬眸淡淡看着对方,说道,“太夫人,你我打交道这么久,都该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你喜欢把控别人,而我却恰恰最不喜欢被人把控,既如此,我们不如折个中间点,大家为了陆、崔二氏之长远,各退一步好了。”

崔太夫人忍气道:“怎么个折中点?”

陶云蔚道:“我不管你们给不给崔元瑜纳妾——这种事我也懒得管,男人那点心思若靠旁人就能管得住,妹夫也就不会有十二娘那么个妹子了。不过,”她说,“你们要给新荷在崔氏谱上立传。”

崔太夫人愣了一下,片刻后,忽然意识到什么,轻笑一声,说道:“陆夫人当真好手段,连自己妹子的价值也不放过利用,如此,你们陶家倒是在这回《氏族全谱》上得了大好处。”

“太夫人谬赞了。”陶云蔚浅浅笑道,“我们做晚辈的,都是以您老人家为榜样。”

崔太夫人沉着脸看了她半晌。

“好,我答应你。”她说,“但元瑜纳妾之事你们也不能再过问。”

陶云蔚微一挑眉,淡笑道:“成交。”

崔太夫人蹙眉道:“还有你放出去的消息……”

“太夫人放心,”陶云蔚道,“您今日既特意亲上门来对新荷表示关爱怜惜之意,我们哪里还好‘强人所难’。”

崔太夫人深深看了她一眼,没有再说什么,转身走了。

陶云蔚笑意顿敛。

她唤了杏儿进来,吩咐道:“叫戚氏兄弟给宛山别院那边传个话,同周姑娘说现下时机正好,她若改了主意就让人来报个信。”

周静漪住在宛山别院里,消息其实并不灵通,直到陶云蔚让人私下来传话给她的不久之前,她才刚刚得知陶新荷舍身入庵,还有陶云蔚放出风声要帮着给崔湛找妾室的事。

而现在陶云蔚又让人给她带来了此事最新的进展——崔家要为陶新荷在建安崔氏的谱牒上立传了。

她一时不知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

震惊有之,感慨有之,羡慕……大约亦有之,另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她却是无论如何也揣摩不出了。

“陆夫人这手段好生厉害。”她幽幽说道,“莫说是崔太夫人本人都未曾在崔氏谱牒上立传,就算是其他各家也没有给媳妇立传的,偏这事却让崔家根本拒绝不得,就此开了先河,往后她就算是想改嫁,崔家也只能尽说她的好话。”

而像陶新荷这样先得皇帝赞赏,后又得夫家立传的士家女子,十年后若当真想改嫁,定也是不缺好人家求娶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