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节(1 / 2)

加入书签

说完,她拨开陶伯珪就跑了。

“阿姐,”陶伯珪此时才得了空和长姐说话,“你近来可好?”

陶云蔚微讶,旋即笑道:“我挺好的。阿珪怎么突然关心起我来了?”

陶伯珪道:“我一向都很关心长姐的,只是男子汉大丈夫,平日里不像三姐那么腻歪而已。”

陶云蔚笑着摇了摇头。

“长姐,”他微低了声音,又问道,“我今日听三姐说,陆三先生离开丹阳的时候你没有去送他,他好像生你的气了,这么久也一直没有写过信来给你?”

陶云蔚愣了一下,笑意不觉微敛,顿了顿,方缓笑道:“怎么,你有事要找他?”

“不是,”陶伯珪道,“我就是想说,他不写信来给你,你可以先写信给他嘛,道个歉啊,给他个台阶。”

陶云蔚觉得有些好笑:“你老师还教你如何给人台阶?”

“阿姐,我同你说真的。”陶伯珪认真地看着她,说道,“陆三先生对你和咱们家的事真地很上心,你却这样不拿他当回事,若换做是我也不会想先理你了。”

陶云蔚道:“你又知我没有先给他去信?”

陶伯珪满脸“我还不知道你”的表情,说道:“你向来不会哄人,我猜你那封信里头也说不出什么好听话,若陆三先生再摆摆谱这次没有回你,你必定也不会再去第二次信——但我跟你说,哄人这个事是需要不屈不挠的,哎,算了,我看还是我回头给你起个底,你抄了再寄一封过去。”

陶云蔚沉吟了须臾,问道:“你打算怎么写?”

“就写什么‘许久不见,甚是想念’,或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类的,”陶伯珪道,“再不然就,‘春华至候,可缓缓归矣’?”

陶云蔚面无表情地丢下一句“不用了”,抬脚便走。

陶伯珪无奈地摊了摊手:“这个长姐,真是愁人。”

翌日,十二月初八。

陶云蔚和陶新荷早早收拾好便出了门,待她们来到金陵城,行至广庆门附近时,发现那里早已是禁卫林立,街道戒严了。

整个广场被人墙分成了三块区域,最前面的位置,也即是寺观门前那片,是皇帝和诸皇子并众近臣所在之处,中间段是家眷们,至于隔得最远的那些人,则是经过挑选后“代表”普通老百姓进来观礼的,也都是些非普通的普通人。

所有人的身份层层明确,以保证不会出现状况,且就算是当真出了什么意外,也能立刻追溯至源头。

让陶新荷有些意外的是,她二姐居然和崔夫人站在一块。

“三娘,快来。”陶曦月笑着唤她。

陶新荷不免多少有点儿紧张,尤其是她能感觉到崔夫人也在看着她的时候,一颗心简直又慌又乱,片刻之间已闪过了数个念头,一会儿想不知崔夫人知不知道崔少卿和她的事,一会儿又想可不能先坏了自己在崔夫人这里的印象。

以至于她走过去的时候差点僵成了同手同脚。

陶云蔚和她两个自然算不得什么家眷,不过因为其他人也多多少少都带了那么一两个自家人来凑热闹,所以大家也都是睁只眼闭只眼,谁也没有质疑谁该不该在这里,况其他人也都知道陶家和崔氏的渊源,故而亦并未有太多人在意她们这里。

除了其他几个王妃之外,就只有站在崔夫人旁边的陆夫人朝她们多看了几眼。

但她看的是陶云蔚。

陶云蔚也察觉到了对方的目光,抬眸相迎,低眉示礼一笑。

陆夫人也浅浅垂了下眼帘。

“今日应景,家里用绢做了些佛花来戴。”崔夫人难得主动地找了话题,问道,“安王妃说你们应该都无准备,我这里正好还多了一朵,倒是配三姑娘今天的打扮。”

她边说,边从大侍女手中接过了一只小巧的锦袋递过去。

陶新荷受宠若惊地连忙伸手接下,口中道:“谢谢夫人!”说完,她立刻打开袋子将里面的绢花拿出来,让阿姐帮了她戴上。

“嗯,好看。”陶曦月含笑赞美道。

陶云蔚不动声色地收回了目光,静静望向了远处那只大香炉。

弘业寺和长生观是相邻而建的,从门口来看,两边的形制几乎差不多,只是漆色稍有不同,但也正是这“稍稍”的不同之处,此时却相当明显地于众人视线中分出了主次。

长生观的所用的黑漆里加了金银磨的粉,阳光下可谓闪烁如白日星辉,俗点来说是一看造价就更贵,若玄一点来说,那就是看着真有那么几分仙人洞府之感。

相比之下,弘业寺就显得中规中矩了。

不过弘业寺主持身上披的那件袈裟却又比长生观主穿的道袍更惹眼。

这两座寺观都是在起部主持下修造的。陶云蔚想,能够让楼廷秀在修建过程中下工夫装门面的,看来这长生观应该是与楼家的关系更密切,既是如此,那也就是说,弘业寺是另一边的了?

她不由朝那些皇子们看去,这一仔细打量,才发现这八个人的站位颇有些意味。

为了表示皇帝的一视同仁,这第一炉香是共用的,所以此时摆在弘业寺和长生观中间的这只香炉比起平常一般所用的都要大。

几个金枝玉叶虽看似都站在中间,但其实有三个更靠近弘业寺这边,另有两个则更靠近长生观,至于她妹夫安王李衍,则和一老一少另外两个兄弟站得更靠正中——而在他们三个之间,李衍又和那个少的站得更近些。

再往外一圈看去时,她便看见了崔宗主和崔湛父子两人,也就是说这一圈站的基本上是各家宗主,包括陆丞相在内,都不是按照官位排的,而是出身。

再往后才是众近臣。

陶云蔚也在这一层看见了楼宴。

但这两圈人的站位有个微妙之处是,士家宗主们几乎都有意无意地站在了中间靠弘业寺这边的方向,靠长生观这边自然而然也就留出了空当,于是原本稍微错后一层站着的,以楼家人为代表的这些,也就有意无意地往前站了那么半步,看起来更像是双方同在一层,并且楼家的位置更靠近长生观。

陶云蔚忽然想到了陆玄,若是他此刻也在,不知会站在哪里?

不多时,皇帝到了。

众人即低头行礼,山呼万岁。

齐皇李峘是和陆皇后一道来的,但相比起陆皇后今日的郑重打扮,李峘那一身衣服就显得太过不伦不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