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节(1 / 2)

加入书签

李悯抿着嘴笑。

这一天,李悯在正院一直待到了晚上才由陶曦月亲自陪着回了自己那里。

李衍站在门前廊下,看着妻子于月光下款步而还,含笑迎了上去。

“你这是还哄了他睡觉?”他问。

“嗯,”陶曦月道,“大郎今天受了委屈,刚回家来,我怕他夜里睡不好。”

李衍没有说什么,伸手轻轻揽住了她的肩。

夫妻两人在院子里就着月影微光,默契地慢慢散着步。

“下一步,殿下觉得还有必要继续么?”她轻声问道。

他笑了一笑:“你这样问我,是已觉得心软了?”

陶曦月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扪心自问,是有点,大郎毕竟还那么小。但阿姐说得也对,若不能一次将颜家在他心中打得翻不了身,那他这委屈也就都白受了。”

“嗯。”李衍沉吟须臾,幽幽说道,“姨姐说得很对,只有连根拔去,才不会风吹又生。否则与其让我看着阿悯变成个优柔寡断、是非不辨的人,倒不如干脆此时放了他给颜家,也免得将来纠缠互伤。”

陶曦月点点头:“不过我没有想到颜家的大人居然敢对大郎发作,还好事先叮嘱了岳嬷嬷她们暗中看着。”

李衍冷声说道:“阿悯若不是我的儿子,恐怕对他们来说只是一文不值。”

“今日之后,他们见阿悯留在了王府并没有被我们送回去,必会再寻机来哄他。”他沉沉道,“所以,这最后一步势在必行。”

崔湛从宅子里出来,正准备上马离开,却意外见到桃枝匆匆朝着自己跑了过来。

他下意识往她身后看了一眼,没见到陶新荷的影子,于是不等人跑到近前已立刻迎上去问道:“你是陪着你家姑娘来的?”

桃枝摇摇头:“姑娘只让婢子来找崔少卿,将这个亲手交给您。”她边说,边拿出了块叠成掌心大小的缎子。

崔湛一眼认出了这是自己的手巾。

但形状却似乎有异。他接过来一看,发现这手巾被人一分为二,陶新荷只还了他其中半块。

“崔少卿,”桃枝道,“三姑娘说谢谢您对她的照顾,另外半块巾子她就留着当个纪念了,希望您不要生气她弄坏了您的东西。”

崔湛觉得以陶新荷的性格不可能无缘无故做出这种举动,忙问道:“她人呢?”

“今日二姑娘,不是,安王妃邀了大姑娘、三姑娘她们去殿下的白水庄上游玩,”桃枝说道,“说还特意从杭州请了裁缝来顺便给姐妹们做新衣,想趁现在时间还长,把三姑娘的嫁衣也一起裁了,也好慢慢地准备更精致些。三姑娘当时听了情绪就有些低落,后来进门去更衣也没让婢子侍候,出来就把这半块巾子交给了婢子,嘱咐等她出门就给少卿您送来。”

她果然很反常。

崔湛皱眉道:“那除了这个之外,她可还对你说了什么?”

桃枝慌忙地想了想,说道:“也、没有别的什么了,三姑娘只说……哦,她只说听说白水庄上有片桃花坡,想必那里的水很美。”

崔湛神色一变,二话不说地将那半块巾子往怀中一揣,然后返身回去跳上马,冲着正要跟上来的如风、如云两人道:“我有急事要办,你们先去找我阿娘,跟她说一声我晚些去见她。”

言罢,他便径自疾策而去。

崔湛于路上不敢有丝毫耽误,脑海中反复想着桃枝说的那些异常状况,耳边冷风萧萧,他心中满是担忧。

虽然她长姐说过她对这亲事不太愿意,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她会抵触到这样的地步。

甚至都等不及他为她想想办法。

莫非这中间还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细节?

崔湛就有些后悔自己没有去先找她说一声,哪怕他不好提前对她保证什么,但也可让她暂时不要冲动行事。

是啊,她是个容易头脑一热的性子,他早知道的。

崔湛急急地赶到了白水庄。

他一个外人突然骑着马疾驰而入,自然是相当扎眼的,很快四周围的目光就都被他给吸引了过去,但崔湛也没想过要避开人,反而拉了个近处的便问道:“此间桃花坡在何处?”

那佃户愣愣地回手往东南方向指了下,然后反应过来提醒道:“可是现在没有桃花啊……”

崔湛早已扬鞭策马而去。

待他终于行至桃花坡下,又正好见着两个农家少女抱着刚浣好的衣服走过来,于是唤住对方问道:“请问可曾见过有个外来的女郎经过?”

其中一个道:“今日除了安王妃的姐妹们之外,好像没有别人来过。”

崔湛忙问道:“她们人呢?”

“去了坡上的小院,不过后来我见着好像是王妃那边派了人来,没多久陶大姑娘就带着一众人跟着去了。”另一个少女说道,“但好像……没见着陶家三姑娘一起?”

她最后这句是冲着同伴说的。

对方点了点头:“好像是没见到,难道是独自留在上面了?”

崔湛眉头一皱,丢下马便拔腿往坡上跑去。

桃花坡上早已没了桃花,他很容易就看见了掩映在树丛深处的那间木篱小院,或是因为眼前周遭太过寂静,从坡下传来的阵阵流水声一下又一下地敲击在他的耳畔,竟如擂鼓。

荆扉未合,他直接快步跑上去,一把推开了虚掩的房门。

下一刻,门里门外两个人瞬间四目相对。

崔湛蓦地震住,刚要冲到嘴边的话倏然被哽在了喉头。

“元瑜?”

“你怎么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